本文导读——

城言城语李郁葱

有江的地方就有渡口,一条富春江,哺育了两岸多少人。关于富春江,我们知道富春山居图,我们知道郁达夫,我们也知道富春江诗路,但我们不一定知道,因为这条大江的存在,沿江或者在江中岛屿上大大小小的渡口所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是刮过的风和我们耳朵所灌入的风声。

这些渡口的故事,雅的是诗词歌赋,俗的是人间烟火,藏着一个地方的时光记忆,有喜悦,也有哀伤,有宏大叙事里的那一面,也有细微雕琢中的那一些,但就像朝阳和夕阳,都曾经静静照耀着这条江。

生动的是那些生活在渡口的人,有时候我们去看江,看还在使用或废弃了的渡口,那些垂钓者,那些采野菜的人……总能够让我们想把他们装入在自己的镜头里,成为长久地视野所及之处。

这些故事,和江水一样缓缓流淌着,我们可以看见它的光影。

正文从这里开始——

杭州隐秘地图之:新桐渡

柴惠琴/文

每一个富春江上的沙渚、洲、岛,都是一片陆地飘零的叶子。

南来北往的人群,偶有迁居其上。他们靠水吃水,上岸获取其它生活物资,也像叶子一样,被各种不可知带走,再也回不来。

新桐乡桐洲岛,富阳传说里最古老的沙洲。

在官方的志书和民间的家谱里,上古药学家桐君老人在岛上种药采药,给这座沙洲留了“桐”这个名字。严子陵也来岛上垂钓,“有石濑,世传为子陵垂钓处。”

岛上遗存《俞氏宗谱》有《桐洲赋》,载“及予考地志,知昔有仙子名周岩者,采药于此,常倚桐树而庐,以故得名。”也是一说。

赋中还有一句“予观夫山环水绕,洲圹沙平,接春江而砥柱,界两郡以中分。”从地理地貌看,桐洲岛到现在也没多少变化。

还有宋代的方回,他《晓发富阳县》,过新桐长山陇,印象是“长山泷石片帆斜,小雨初晴日眩沙。回首遥看富阳县,青烟低照一丛花。”

富春江雨后天晴,遇上比较热的天气,云雾会从江面和江北连绵的群山里升起来,瞬间就将山脚村庄和江中沙洲笼罩。而新桐山水则被这烟云供养,成就《富春山居图》之景,画里画外,千百年如是。

而生活在岛上的人,需要渡口,渡船,最好有一座桥。

1.富春渡口美得很,养眼

在富阳,富春江领衔的“一江十溪”也只不过占了“八山半水分半田”里的“半分”。水南水北交通往来,渡口自然少不了。从老场口人称壶源溪为“大江”就可以窥见“渡”于人的重要性。你看光绪富阳县志里记载的县城鹳山附近的渡口,“富邑大江中分,南乡居民得十之七,而乡民以事之县经观山渡者七之三,每日往来待渡,人几为盈。”

宋代的范成大也来过,他留下的《下口渡》是富阳渡最早诗词:“不到江湖恰五年,歙山青绕屋头边。富春渡口闲舒目,落日孤舟浪拍天”。这个渡口在原富阳县城南,又称南门渡,久废。这首诗又题作《富阳》,“闲舒目”也作“明人眼”。

不管哪个版本,都是一个意思,富春渡口美得很,养眼。

往来南北,隔富春江相望的村庄依据财力修建渡口,桐洲岛上的村庄也建了不少,毕竟这比造桥要容易。

“岛上人开始集资想要造大桥时,我刚怀孕,现在我儿子也26岁了。”俞云霞老家就在桐洲岛上俞家村,她说,“没有大桥的年代,上下岛全靠渡船,家家户户都离不开渡口和渡船。”

岛上人习惯称自己生活的地方叫桐洲沙、大桐洲,岛边的水域上还有零星几个小沙洲,仿佛岛上伸展的枝条。

以前这些小沙洲上的树木基本是杨柳、香樟和枫杨树,村里的孩子大多会游泳,小伙伴们结伴从一个沙洲游到另一个沙洲,也从一个沙洲玩到另一个沙洲。可惜,在上世纪末,大部分的小沙洲都被挖沙船挖没了,整个新桐,现在看得见的小沙洲一只手数都有得多。

坐在江洲村人董柳水的海岸线皮划艇基地靠江边的茶吧喝茶,眼前就有一个小沙洲,正是“一川如画晚晴新”,入目皆是景。沙洲极小,绿草茵茵,东西两头那些仿佛长在水中的杨柳树,也被这滔滔江流冲得枝叶稍稍向东倾斜。

在这个位置拍照片,渔舟、沙渚、村庄,还有远山氤氲的云气,怎么看都是一幅水墨山水。这个时候,偶然也能遇见富春江的潮水一浪一浪扑向岸边,有力却不是咄咄逼人的样子。

一到春天,基地随处开满各色野花和枝条弯弯的雪柳,雪柳花也叫喷雪花,花如其名,开得热烈又纯净。十里桐洲九里花的风情,这里也可见一斑。从基地可以坐皮划艇上沙洲,样式古旧的渔舟和色彩艳丽的皮划艇都穿过了一条江的春夏秋冬。

这条江,自古就被文人墨客偏爱,那些写富春江的诗词从江头流到江尾,串起来一条璀璨的诗路。

2.渔村时光旧

桐洲岛现在有江洲和俞家两个村庄。

俞家村在桐洲岛中间,是浙江省历史文化村,也是个大村落。

在俞家祠堂见过一艘正在造得差不多快好的渔船,摄影师杨平儿和我用相机记录下工人敲敲打打的样子。现在,岛上捕鱼为业的渔民渐少,老渡口大都弃用,能造船的老师傅也越来越少了。

“西风到杭州,东风到桐庐。造的是顺风船,一帆风顺。”

说话的是村里的造船师傅俞木申。

今年七十四岁的俞木申三十几岁就开始造船,他还清楚记得那时一般木匠一天工钱是一块二,而造船师傅是两块四。靠手艺吃饭,倍一倍的木匠工钱,彰显了造船的难度和造船师傅的地位。

两头平的货船、两头尖用来捕鱼的网船,能拉五六十吨到上百吨的驳船,俞师傅和他的同伴都能造。下水的木船一年要保养一次,俞师傅每年还要给他卖出去的渔船刷刷桐油,算是售后服务的一种。

从村里第一个拥有铁壳船的万元户算起,到村民们的小木船逐渐换成铁壳船,三四十年时间,久已不再造船的俞木申在家做起了小木船模型。一米多长的货船、五六十厘米的网船,用来送给家里的孙辈,也偶尔售卖,一艘模型船卖两千元左右。船按比例缩小,“功能”齐全,也用桐油刷得锃亮。

“村里俞安金也会造船,以前和我一起造船的师傅现在都不造船了。我也是趁闲时做几条小船。你们来得不巧,我女儿昨晚上刚带走一艘小网船。”

俞木申搬出家里的小货船放在门口的工具凳上,又拿了一面风帆向我们比划它挂在桅杆上的样子。随后,他打电话给女儿,让她把昨晚带回去的船拍照片回来。照片上,小小的网船两头尖,船舱里一个挨一个刻着四个福字,用了红漆描摹,满满一船都是外公的祝福。

禁渔期,在江边行走,可见很多铁壳小渔船停泊在江湾里,也有零星几只有些年头的小木船,被废弃后淤在江滩上。

3.新四军曾经在程坟渡江

作为是桐洲岛上最大的村落。近几十年,桥还没造起来的时候,村里老人说俞家村有五个渡口,自西往东,依次是上街埠、庙前埠、庵前埠、包家埠、前江埠。不过按俞雪堂老人的说法,村里老底子只有一个庙前埠。在富阳的语境里,埠是船埠头、码头,也指有码头的村落,比如鹿山街道的汤家埠、环山的中埠,也包括新桐的新店埠,场口王洲的新华埠。

整个新桐的古渡口也不少,除了桐洲岛上的,俞雪堂对其他渡口一样如数家珍。小桐洲渡可以到东梓关,新桐村的包家淇渡对面是王洲岛的洋沙村,程浦村的蛇浦古渡可以到洋沙村隔壁的新元、鸿丰村(凌家),程浦村程坟自然村的徐公埠渡口则是到对岸的青江村。

翻阅史料,我还在清康熙《富阳县志》上找到这样一条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东游会稽……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注云‘所谓水波恶处则今之由钱塘渡西陵者是也。’西陵中渡则今富阳分水之间,今按陆路西上百二十里正在富阳看潮新店地。”另清光绪《富阳县志》“看潮十二庄”有“新店埠”,为新桐古地名。新店埠现在叫新店,是个自然村,和包家淇、下际并为新桐村,村内古渡口均已不存。

这些渡口利济渡人,也成为两岸各姓家谱里诸如“蛇浦归帆”这样的风景。不过数十年,晚一辈的村里人就只熟悉村南的上街埠头了,它曾经是桐洲岛上通向桐庐方向最大的渡口。

江水一样奔流不复返的时间,留下一些东西,也总会扔掉一些。

发生在程坟的徐公埠渡口的故事,记得的人要是越来越少,很快也要被时间扔掉了。

徐公埠原名上埠头,位于程坟与蛇浦两村交界处,因徐公而得名。徐公名则恂号允中,浙江青田人,生于清光绪元年(年),卒于民国十九年(年)。他年轻时考入南洋陆师学堂,参加过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曾任浙江内河水上警察厅厅长。退休后迁居程坟,为解决两岸交通问题,他自掏腰包请来船匠打造一艘乌篷大船,船上上刻有“程坟义渡”四个大字,所请船工报酬也由他支付。来往行人不用买船票,人们感念徐公恩德,从此称上埠头渡口为“徐公埠头”。沿用多年后,现在还有个不太能找到的遗迹。

徐公埠对面是青江村的青江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场口被称为“小上海”时期,两岸商贸往来,也多经此渡。

程浦村老书记徐连胜就经常给人讲述新四军程坟渡江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金萧支队地下党人何益生同志先遣程坟,他入住程坟富户章本来家,对外的身份是做铁生意的客人,说是他有一大批铁要船运过富春江南岸。

刚入住的这天晚上,刚好有村民章金根与对面青江口轮船码头的朱水泉在章本来家里打麻将,结果为麻将的输赢吵起来了,还动了手。争斗中,章金根一帮人中有人抡起酒瓶砸向了朱水泉的脑袋,一霎时血流如注。见情况不好,何益生马上出面调和,并代付了麻将钱。

经这件事后,村民对何益生非常有好感,并都称呼他何老板。这场意外事件,为何益生的工作开展打下了群众基础,他的“铁”要过江就只剩下船只的问题了。

后来,经人介绍,何益生与摆渡工徐文根、徐洪根(兄弟俩)、章生根三人有了交情。瞅准机会,何益生就请他们三人到对面青江口、王洲岛上凌家等地共联系到20多只船,供他调遣。之后,所有组织到的船,何益生让船夫把它们集结停靠在村里徐公埠码头,装“铁”时间听候通知。

年的某一天上午,新四军先遣部队进驻程坟。他们驻扎在村西端外桥头的大柴场,在江边岸坎上挖洞摆锅生火做饭。以前村里人看见穿黄军装的兵要逃,并关上大门,只怕他们拉挑夫和掳掠东西不得安宁,而那天的队伍静悄悄,一点都没惊扰村里人。

到当天下午三、四点钟左右,大部队从新昌岭方向过来,开始渡江直到次日天明。顺利渡江后,何益生与徐文根结算渡江船钱,他开了一张欠条,说以后可以凭此欠条结算。

那一天晚上,渡江行动有条不紊,大部分老百姓安然入睡,只有少数几个知情人清楚当晚发生了什么事。

4.当年“有囡不嫁桐洲上”的俗语流行一时

桐洲岛上另外一个村庄是江洲村。江洲村由岛东头的董赵、岛中间靠北的汤赵两个自然村和岛西头的孙家自然村组成,村庄分散,渡口自然也多,大大小小足有四个老渡口。

江洲村的两个岛头都有枫杨林,而岛西头的大片枫杨林更为人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zz/1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