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40101/4320689.html
掬水月在手

整个春天都忙得昏天黑地,还没好好享受春色,初夏就来了,可潮湿的南方苦夏实在难捱。周六晚上带孩子出门遛弯,站在桥上看夕阳西下,天色将晚未晚,西边的天空一抹灰一抹橙一抹蓝一抹青,隐隐地印在小河里。最妙的是一弯新月,像一条小船娇俏地挂在青色天空中,还悠悠地荡在水里。赶紧招呼小清来看,妈妈小时候喜欢的月牙也是这样。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江月年年望相似内敛的中国人从来不直抒胸臆,总是借月抒情。翻遍古代的文、赋、诗、词,月亮是高洁、美好、温柔、深情、永恒、静默、包容、纯洁、幽美,也可以是离别、孤独、寂寞、哀愁、凄惨、清冷、阴柔、迷离。古人爱月,把月亮刻在了中国人的民族基因里,这是只有中国人能看得懂的浪漫密码。今人爱月,《金锁记》里的曹七巧不就是天上那轮冷冷的月。大人爱月,看见月亮就会随手拍下一帧。娃娃也爱月,小清最爱有月亮的绘本,《爸爸,我要月亮》、《月亮的味道》、《月亮不见了》、《月亮,你好吗》、《小猫咪,追月亮》、《晚安,月亮》。。。有阵子每天晚上都要出去看月亮,会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猴子捞月亮》,和姥姥姥爷视频时,经常要求“看月亮”。大学学唐宋文学时,鲁华锋老师要求全文背诵《春江花月夜》,在课堂上点名学生起立背诵,小学和中学时被语文老师支配的背诵课文的恐惧在大学重演,大学时,面子是顶要紧的,谁愿意在课堂上出丑呢。小时候爸爸经常在家里放一盘民乐的磁带,大学时才知道幼时常听到的一首曲子是《春江花月夜》。那时二十岁的我以为背课文,应付考试和论文是最苦的事。哪成想,毕业后我会在大海边工作。“海上明月共潮生”已司空见惯,但是每每看到海上明月,就总会想起大学的那个夏天,鲁老师站在学生中间讲气象万千的唐宋文学的样子和期末不愿给我们划重点时满脸的“拒绝”。图片摄于年8月,以为熬不过来的事情最后也熬过来了,以为天要塌下来了,最后天也没塌,日子继续过下去,我也依旧活着。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还是会时不时地想起那个有清冷凛冽雪日又有温柔和煦晴日的大洋彼岸。月的阴晴圆缺可不分是此岸还是彼岸,故乡的还是异乡的,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她能照鉴紫禁城某个飞檐上的小瑞兽,也能流转到华盛顿碑的碑尖。有人哀叹“他乡何时有明月”,也有人说“月是故乡明”,这关月亮何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看到眼前的这尊月,收下这月色便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yx/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