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伟我的阅读史
———————————————————— “我的阅读史”看到这个题目,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在写叙事作文,讲述自己和书的故事。此刻的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这样我想我会写得很精彩,而我偏偏却不是,我是一个在农村出生,农村长大的80后,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也没有培养孩子读书的意识,所以我和书的故事并不多。坐在电脑前,思绪回到了小时候……那一年,姐姐6岁,我4岁,姐姐因上学前班年龄小,学前班老师不收,妈妈就找在小学当老师的舅舅帮忙,结果姐姐居然上一年级了。虽然姐姐只是个旁听生,却用小书包背回来崭新的一年级课本。姐姐高兴坏了,我也高兴坏了。从没看过书的我,看着课本中的插图,总是想拿过来翻一翻,可这确是姐姐的宝贝,她从不许我碰,我只能远远地看着。直到有一天,妈妈交给我一个艰巨的任务——看着姐姐学习。我心中充满了窃喜,我终于可以看姐姐的书了。爸爸妈妈因为秋收忙,每天都顶着星星月亮去地里收庄稼,他们从地里回来时,我们姐俩早已进入了梦乡;奶奶年纪大,身体也不好,更没有督促孩子学习的能力,于是,妈妈想到了我。每天姐姐放学总要给我读拼音,读课文,背古诗,背课文中的精彩段落。我呢,虽然不识字,却也拿着书像模像样的看着。温柔的女护士拿着手电筒给戴着红领巾,扎着小辫子的小姑娘看嗓子,红色大公鸡张大嘴巴喔喔喔,大白鹅骄傲的欣赏着自己在水中的影子,小女孩安静的坐在那里听广播,小男孩快乐地玩着摸瞎;蜜蜂、鹊、乌鸦、蜘蛛、苍蝇、鹿、驴、狼、松鼠、狐狸;上中下,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光是这些拼音字母中出现的插图,就让当时的我喜欢的不得了。我觉得书中的插图都有着生动的故事。玩摸瞎的小男孩终于在门后找到了他的小伙伴;蜜蜂采蜜、喜鹊筑巢、蜘蛛织网捕苍蝇;初升的太阳、傍晚的月亮,奔流的河水,熊熊的火焰,一切都那么令我着迷。渐渐地,姐姐开始学句子了:人民大会堂,全国人民热爱共产党。北京,天安门,五星红旗。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爱中华人民共和国。说也奇怪,看着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4岁的我居然萌生了我长大后要去北京看看的想法,妈妈告诉我,和姐姐一起好好学习,将来就能实现愿望。再后来,我就更是迷恋书迷恋得不能自拔了,因为姐姐开始学儿歌和故事了。“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直到现在我还能熟练地背诵下来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种鱼》《小山羊》《皮球浮上来了》《小猫钓鱼》这些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也让我做起了更尽职尽责的“家长”,姐姐读完故事我会问她好多问题:小猫秋天收到鱼了吗,为什么?小山羊都和谁交朋友了,大家都送给他什么好吃的,他为什么不吃?真神奇,皮球是怎么浮起来的呀?小猫为什么没有钓到鱼呀?姐姐也很乐意回答我的问题,因为她觉得我什么都不懂,而她自己什么都知道,很了不起。姐姐在我的陪伴下,第一学期就考了全班第五名的好成绩,妈妈欣喜若狂,抱着我们姐俩一顿宠溺。也奠定了我“家长”的位置,我们一起学习。转眼,姐姐上四年级了,我也背着小书包和姐姐一起去学校上学啦,我终于有属于我自己的书了。我激动地捧在手里,看着给小女孩看病的护士阿姨还是那么亲切,读着《小猫钓鱼》的故事也还是觉得很有趣。最重要的是,老师发现了我什么都会就让我当了班长,每天我都会站在讲台上,捧在我心爱的教科书,领着全班同学读课文。朗读比赛,升旗仪式,演讲比赛,各种锻炼机会也如约而来。当主持人,参加比赛,得到了不计其数的奖励,被同学们羡慕着,被老师和家长们称赞着,就连村里做“不乱扔垃圾”宣传,都找我录制宣传语,在村上各个屯子播放。一时间,我成了那个你看看人家孩子中的“人家的孩子”,所以我的小学和初中生活是在自信和快乐中成长起来的。但我知道这一切和我陪姐姐读书是分不开的。说来也惭愧,我很喜欢读书,每天也都在读书,却除了教科书,没有读过任何的儿童读物。中考那年,虽然我是班里的佼佼者,却因为父母觉得家庭条件不好,供不起我上大学而剥夺了我上高中、考大学的权利。于是,我的师范生活开始了。我学习的是英语专业,每天花费的大多数时间都是读英语课文,听英语听力,看英文电影,即使是去图书馆也是翻阅着英文杂志,英文读书报,我记得我买的第一套课外书是牛津英汉双语读物《书虫》。绿绿的小册子把我带入了故事的世界。《威廉和凯特》《阿拉丁神灯》《潘德尔的巫师》《侠盗罗宾汉》……先读英文,读不懂的时候就看看汉语翻译,每个故事都能让我沉醉其中。而读中文书籍的时间只有每周一节的大学语文课。读的也依然是教科书。内容大多是《诗经》《论语》里面的节选,文言文,古诗词,也有现代的《狂人日记》《骆驼祥子》《荷塘月色》之类的。不过这些在我看来都没有语文老师讲的生动。比如学《长恨歌》老师会给我们讲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学《虞美人》老师会给我们讲述南唐后主李煜的生平,童年的衣食无忧,成年的贪图享乐,囚居异邦的愁思;学《故乡》,老师会把鲁迅小时候学习的经历,出国留学的经历滔滔不绝的讲给我们听。那时候我特别崇拜她,也很好奇她怎么有那么多好听的故事呢,现在想来这就是读了好多书积累起来的文化底蕴吧!年7月,我师范毕业了,回到了母校,当了一名村小老师。我和书也开始了第三段故事。学了5年英语教育的我由于工作需要当起了班主任,从一年级孩子带起。那时的农村生活水平已经很富裕了,一些家长也有了培养孩子好好学习的意识。我倡导家长给孩子买书,鼓励孩子多读书。《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中国寓言故事》这些都在我的推荐之列,我也和孩子们一起读着,每周我都会选两节课作为讲故事课,提前按学号布置孩子准备故事。因为我不想我教的孩子们和我一样,童年生活除了教科书没有经典有趣的故事陪伴。我要让阅读的种子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我是这样说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讲故事课上,开始孩子们还不太敢讲,讲的也不太好,我想:这样下去可不行,我要想个办法。我自己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每周我都要讲一个故事,而且我设置了奖励机制,我印制的班级优币出现了。大家投票,讲故事讲的好的同学可以获得免作业卡,参与讲故事的同学可以获得优币,积攒优币可以到我这里来买学习用品和书籍,渐渐的孩子们喜欢上读书了,我和孩子们一起结识了《床边的小豆豆》《特别的女生撒哈拉》《淘气包马小跳》《名侦探柯南》古灵精怪的主人公,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孩子深陷其中,我会和孩子们在课下一起聊着故事情节。孩子们在书和我的陪伴下,升入初中了。我虽不舍,却知道孩子总要长大,他们的下一段成长之路还会有人悉心陪伴,我也相信他们也还会与书结伴前行。新学校,新学生,年我从村小回到了舍利中心小学工作,也带起了新的一批学生。有了之前的经验,在加上学校大力提倡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还经常组织各种和读书有关的演讲,故事比赛,小书虫超市活动,来帮助孩子们爱上读书。我开始了和孩子们一起读《西游记》的经历,我会每天写读书报,组织孩子和我一起画出好词好句,也会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孩子们虽然才一年级,却能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二年级时,我开始和孩子们一起读《米小圈上学记》,它虽不是经典,却是孩子们身边的故事,米小圈,李黎,铁头,卷毛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每天的小快乐带给了孩子们无限的快乐。此时的我也已将为人母,没有经验的我,憧憬着孩子健康,憧憬着孩子快乐,憧憬着孩子幸福。于是在怀孕期间,我制定了孕期的各种计划,听胎教音乐,欣赏美术作品,当然还有给宝宝讲胎教故事,因此我和书开始了第四段故事。怀孕期间,我每天都会给宝宝读故事。孕期我读了《小故事大道理》《夜睡前故事》《淘气包马小跳》《皮皮鲁和蛇王阿奔》《鲁滨孙漂流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大百科》《三字经》《千字文》《三十六计》《西游记》《三国演义》……玉米宝宝出生了,我每天都会给孩子读儿歌,读古诗,读故事,宝宝在45天时,听爸爸读《敕勒歌》会笑,天时,我给他读儿歌,他会咿咿呀呀回应我,一周岁时,给他讲《西游记》他会听得入迷,在玉米宝宝2周岁时我开始在朋友圈给孩子读书打卡,每天不管我工作多忙,都会给孩子录制读书视频发朋友圈。宝宝读书打卡已经坚持了将近天,《好习惯养成系列》《安全教育系列》《情商培养系列》《韩国经典绘本》《俄国经典绘本》《中国经典绘本》《世界经典绘本》《传统节日绘本》《中华家风系列绘本》《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系列绘本》《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系列绘本》……陪孩子读的绘本故事已有上千本,比孩子的个子还要高。现在,玉米宝宝每天最愿意做的,也是必须做的事情就是和我一起读书。孙悟空的师傅是菩提祖师,他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牛魔王的妻子是铁扇公主,她有能灭火焰山大火的芭蕉扇,他们的儿子是红孩子,有三昧真火;唐僧取经归来被封为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这些他都能讲述出来,还会去洗手盆打开水龙头,说是花果山的水帘洞。里面还会出现“齐天大圣”,什么龙宫借宝,大战哪吒,智斗金角大王,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他经常会用他的乐高积木演绎出来。我听过这样一句话: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所以,对于我的学生和我的孩子,我都希望他们多读书,读好书。而一味地说教让孩子读书却是苍白的,没有说服力的,所以我一直在用行动鼓励着孩子,我让孩子们假期里背古诗打卡,我就带着我两岁半的儿子背古诗打卡,学生们坚持的很好,我儿子也在一个假期里,背下来44首古诗。我让孩子们坚持每天读书打卡,我就在每天坚持给我的孩子读书打卡。给孩子一个书香童年,也给自己创造一个读书时间,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也让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享受阅读,享受一路书香。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我和书的故事也会越来越精彩!END 联系与投稿:zhangalong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jg/8540.html
- 上一篇文章: 知识中国顶级茶叶排行榜大全
- 下一篇文章: 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台球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