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童谣和儿歌一年级下册ldquo快
北京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眼睛亮亮——认识童谣和儿歌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童谣和儿歌吗?你们知道什么是童谣和儿歌吗?童谣是在儿童中传唱的歌谣,儿歌是为儿童创作的简短诗歌。童谣和儿歌虽然在概念上有少许差异,但是它们都是为小朋友们创作的,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一、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性。 节奏是童谣和儿歌的灵魂,而节奏是由句子的停顿决定的。一般来说,三字句为两拍,五字句为三拍,七字句为四拍。 《小老鼠》这首儿歌大家一定不陌生啦,正因为它节奏鲜明流畅,内容简洁单纯,读来朗朗上口,才极具感染力,口口传唱至今。 童谣和儿歌可唱可颂,不仅得益于鲜明的节奏,还有那朗朗上口的音韵美。童谣和儿歌通常首句入韵,句句押韵,一韵到底,或者偶句押韵,或者以音节为单位押韵,或者正在中间押韵。 《摇摇船》 摇摇摇,摇摇摇, 一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 还有饼儿还有糕。 课本中选录的这首《摇摇船》便是典型的一韵到底,每一句最后一个字都有韵母“ao”,读来是不是格外朗朗上口呢? 《雨儿雨儿下》 雨儿雨儿下,庄稼笑哈哈, 麦子长高了,麦粒拳头大, 磨成面,用车拉, 烙个油饼车轱辘大。 这首《雨儿雨儿下》便是偶句押韵,像拳头一样大的麦粒,像车轱辘一样大的饼,多么喜人呀! 由此可见,音乐性对于童谣和儿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童谣和儿歌在内容上并无太多深意,但是由于其和谐的音律、明快的节奏,能够从听觉上给儿童带来愉悦,因而深受欢迎,广为流传。 二、语言浅显,内容单纯,颇有稚拙美。 因为童谣和儿歌通常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的,便于儿童念唱和记忆;又因为儿童的生活经验不多,掌握的知识有限,词汇也并不丰富,所以,作为一种听觉艺术,童谣和儿歌的语言要求十分浅显,要明白易懂,内容也要追求单纯浅近,往往用较短的篇幅集中描述某种事物或某种现象,简洁明了地表述一个意思,让小朋友们一听就懂,很容易领悟其中的道理,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小蚱蜢》 小蚱蜢,学跳高, 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脚一翘, “哪个有我蹦得高?” 草一摇,摔一跤, 头上跌个大青包。 这首儿歌内容单纯,情节简单:小蚱蜢由跳高而骄傲,由骄傲而摔跤。用一连串的动词,寥寥数语便刻画出小蚱蜢得意洋洋由摔个跟头的情景,生动传神,幽默风趣,善意地批评了小蚱蜢这种骄傲自满的行为。 三、歌戏互补,唱诵戏笑,极有操作性。 对儿童来说,童谣和儿歌不仅是愉悦的,而且是实用的。它们通常与游戏相依存,所以童谣和儿歌的形式,通常有组织游戏的作用。 《保护环境拍手谣》 你拍一,我拍一,保护环境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大家上山搬树儿。 你拍二,我拍二,绿水绕着青山转。 你拍四,我拍四,小鸟住满树林子。 你拍五,我拍五,白色污染要根除。 你怕六,我拍六,垃圾分类记心头。 你拍七,我拍七,退耕还林见效应。 你拍八,我拍八,节约用水人人夸。 你拍九,我拍九,一次用品再回收。 你拍十,我拍十,我们是环保小卫士! 这首《保护环境拍手谣》可以两人一组进行操作,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游戏过程中,能培养儿童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也能感动到儿歌生机盎然的趣味。 声音高高——读读童谣和儿歌 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作家曹文轩和教育家陈先云联合众多文字工作者,共同编成了《读读童谣和儿歌》系列读本。全书共四册,选录了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童谣和儿歌,涵盖了不同体裁、不同主题。 书中的童谣和儿歌内容丰富,有描写小动物趣事的,有描写四季美景的,也有描写童年游戏的……它们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书本中,快跟上老师的步伐,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一、摇篮曲 摇篮曲又称催眠歌、摇篮歌,是由母亲等长者吟唱给幼儿听的,它韵律舒缓、乐曲谐美,能使人神经松弛、悄然睡去,有些摇篮曲甚至没有完整或明确的意思。 《摇篮曲》 摇摇摇, 摇摇摇, 摇大宝宝砍柴烧。 一天砍一捆, 三天砍一挑, 摇摇摇, 摇摇摇, 宝宝睡好觉, 醒来笑一笑。 这是一首产生在劳动人民生活中的摇篮曲。童谣一开始便自然地表达了生活在贫困中的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妈妈盼摇篮中的孩子将来勤劳而强壮,长大了去砍柴,能够“一天砍一捆,三天砍一挑”。你看,妈妈对孩子的爱和期望多么朴素而真切。结尾四句进一步表达了妈妈盼孩子快快入睡,快快长大的心情。相信被浓浓爱意包围的宝宝一定可以安然睡去,茁壮成长。 二、数数歌 数数歌是数学和文学巧妙结合的产物。儿童年龄小,对抽象的数字观念不易理解,数数歌应运而生,算是一种符合儿童成长规律和认知水平的算术教材。 数数歌中,有的着重帮助儿童数数和掌握最基本的数序,比如流传甚广的《五指歌》。 《五指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没找到,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还有一类数数歌,不仅能帮助儿童识别简单的数字和数序,还能训练初步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数蛤蟆》 一只蛤蟆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 扑通一声跳下水。 两只蛤蟆两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连锁调 连锁雕又叫连珠体,或叫衔尾式。它的结构形式较为特殊,用顶真手法构成,即把前句末尾的词语用在后句开头的位置,往往是“随韵接合,义不相贯”。 《月亮毛毛》 月亮毛毛,要吃毛桃, 毛桃结子,要吃瓜子, 瓜子剥皮,要吃菱角, 菱角两头尖,屁股翘上天。 在《月亮毛毛》里,月亮、毛桃、瓜子、菱角之间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只是用“跟字”和“随韵”的方法将这四个互不关联的形象连接成篇,造成一种特殊的谐趣。 四、问答歌问答歌也叫对歌,采用问一句答一句,或者连问几句连答几句的形式。它之所以成为童谣和儿歌的一种主要变现形式,是因为它宜于组织游戏。我们在一年级上册学过的《比尾巴》便是其中的代表。 《对花》 啥个花开春季天? 啥个花开夏至前? 啥个花开中秋节? 啥个花开雪片片? 长春花开春季天, 荷花出水夏至前, 桂花庆贺中秋节, 腊梅花放雪片片。 这样一问一答、几问几答的形式是不是特别有趣呢?快叫上你的小伙伴一起玩一玩吧! 五、绕口令 绕口令多由一些双音叠韵或发音相近相通的字词结构组成有趣的句子或短语,要求清晰、快速、顺畅地念出。 《打醋买布》 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 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 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 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这样的童谣和儿歌能训练儿童口齿清楚、正确吐字变音,提高儿童口语能力,促进他们思维的敏捷。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挑战呢? 六、颠倒歌 颠倒歌又称古怪歌、滑稽歌。它通过大胆地夸张、有意地渲染违背常理的古怪现象,将事物的正常关系和各自的特征加以颠倒,引导儿童从悖理的现象中辨别是非真假,在笑声中思考,加深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和认识。《颠倒歌》 忽听门外人咬狗, 拿起门来开开手。 拾起狗来打砖头, 又被砖头咬了手。 骑了轿子抬了马, 吹了鼓,打喇叭。 儿歌中的“胡言乱语”是不是逗得你哈哈大笑呢?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究竟是哪里“颠倒”了呢? 七、字头歌 字头歌的奥秘隐藏在句尾,在字头歌中,每句话末尾的字都是相同的,大多是“子”“头”“儿”等,一韵到底,意思完整,幽默风趣。 《头字歌》 天上日头,地下石头。 嘴里舌头,手上指头。 桌上笔头,床上枕头。 背上斧头,爬上山头。 喜在眉头,乐在心头。 八、时序歌 时序歌,顾名思义,就是抓住某种事物的特征、按照时间顺序写成的童谣和儿歌。《四季儿歌》 春风暖,布谷叫,小苗出土咧嘴笑, 夏天热,蝉儿叫,荷花出水咧嘴笑, 秋天凉,雁儿叫,颗颗棉桃咧嘴笑, 冬季里,雪花飘,朵朵梅花咧嘴笑, 过新年,放鞭炮,小朋友们咧嘴笑。 这首《四季儿歌》便是抓住季节顺序来写的,突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景物和季节特点。 小手巧巧——创编童谣和儿歌小朋友们,童谣和儿歌篇幅短小、内容简单,不但便于读,还十分便于创作。读了别人写的童谣和儿歌,你有没有跃跃欲试呢?快来跟老师一起学写童谣和儿歌吧! 首先,我们要善于捕捉灵感。在读某一篇童谣或儿歌时,你的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类似的句子,一定要及时把它记录下来,便于我们进一步构思。 第二,创作时要牢记以下几个小妙招: 选材——篇幅短小,内容单纯 立意——单一集中,鲜明突出 构思——新颖别致,想象丰富 描写——具体形象,富有情趣 语言——浅显凝练,押韵上口 样式——排列整齐,句式规范 第三,完成创作之后,别忘了将作品认真誊写在积累本上,如果能配上插图就更好啦! 小朋友们,童谣和儿歌是童年记忆中最甜的糖,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语言启蒙的大门,快去书中寻找你喜爱的童谣和儿歌吧! 读书之余,大家要擦亮眼睛,积极寻找生活中的素材;巧妙构思,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童谣儿歌;踊跃投稿,勇敢地将自己的作品与伙伴交流。 老师期待看到大家的原创作品哦!(部分素材整理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jg/8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红领巾爱学习丨第二季第七期新中国从这里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