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想看ldquo蚂蚁肚rdqu
传统观念认为,葫芦的外形以周正、圆润为最好。但近两年出现的一种葫芦,却颠覆了这种审美标准,它不仅偏斜,而且两个肚也不圆润。观其外形,好似一只静止的蚂蚁,因此被人们习惯称作“蚂蚁肚”。 针对新出现的事物,人们习惯去探究它的归属与起源。但针对“蚂蚁肚”而言,这两个问题都还尚无科学定论,我们也只能从目前较为流行的两种“民间”观点中窥探一二: 一种观点认为,“蚂蚁肚”为一个独立品种,是天津手捻与本地葫芦杂交产生的。 另一种则认为,“蚂蚁肚”不属于单独品种,而是天津手捻生长过程中发生畸变造成的。 上述两种观点似乎都在暗示,“蚂蚁肚”的归属与起源与天津手捻有着莫大关系,而现实情况也的确如此。从外形、皮质、底脐等几方面来看,大部分“蚂蚁肚”葫芦都像是一把长歪了、但却歪得恰到好处的天津手捻。不过尽管如此,有些“蚂蚁肚”的个头却又明显大于天津手捻,它们与天津手捻是否有关联还需进一步求证。 抛开上面那些专业话题,我们则更愿意带大家从外形、手感等方面来认识它。众所周知,“蚂蚁肚”的称谓是从它们的外形得来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蚂蚁肚”似乎更像是一种风格的表达,正如“八宝”、“三庭”这类叫法一样。 说经过几年的培育、优化,“蚂蚁肚”也的确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此不妨做下归纳: 外形方面,整体呈现流线型: 弓背,嘴、腰、脐各部位的中心能够连成一条弧线; 嘴、腰均弯曲细长; 上肚相对较圆,下肚为纺锤状(两头尖中间粗)、且比上肚略长; 底脐凸出成尖。 触感方面,盘玩手感与皮质均属上乘: 上手就能感觉到皮厚且硬; 重量较大,有“打手”的感觉; 皮质与天津手捻相比似乎更加细腻。 见惯了中规中矩的传统葫芦,突然看到一把“蚂蚁肚”,相信都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外观虽说独特,但却协调流畅,毫无“违和感”。上手把玩,手感也很舒服,前期晾晒到位,稍加盘玩就能包浆、变色。美中不足,就是全部符合以上特点的葫芦产出较少,而且由于先天“细腰”,盘玩时要特别注意力度,否则很有可能造成“腰斩”。 “蚂蚁肚”除了直接盘玩,还比较适合镶口,稍大些的还可做成酒葫芦。看来只要“颜值”到位,什么风格都hold得住。 “蚂蚁肚”出现时间并不长,但流行速度却很快,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追求新奇、独特的审美标准造成的。 最后,再来一张“大蚂蚁”的靓照,这个头,足够“蚁后”级别了吧!(图文“天下葫芦”原创,转载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zy/10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甘州味道两头尖尖肚儿圆这款甘州l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