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72道工序成就指间艺术制毛笔匠潘
文房四宝,笔居其首。中国年文明,始终与文字联系在一起,而文字的形成,则与毛笔相关。在距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曾经作过皇家粮仓的小村——太仓村(今河南省孟津县平乐镇太仓村),多口人的村子,95%的村民都姓潘。村民制笔始于清朝顺治年间(—),太仓村人开始制作毛笔,至清末、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当时,太仓村制作毛笔的作坊有几十家,潘友文、潘云升、潘太升、潘书冒、玉天斋等尤为著名,有两家还在西安设立毛笔商铺。太仓毛笔素以“头尖、锋齐、肚圆、体健”而著称,笔锋锐利、饱满圆润、吸墨性强,使用起来柔而不软、婉转流畅、富有弹性。一间小屋、一个案板、一些做笔的材料、几个盛水的小瓦盆、十几件大小不一的牛骨梳子和刀具,就是太仓毛笔第十代传人潘占堆做笔的全部家当,他也是目前太仓村唯一还在坚持制笔的七旬老人,正面临着薪火难续、后继无人的困境…… 口述 潘占堆 采访、整理 李学立 年1月14日,拍摄于河南省孟津县平乐镇太仓村潘占堆制笔作坊。拍摄:李学立 千万毛中拣一毫旧社会在农村,教书先生最受尊重,其次是制售毛笔的。毛笔的制作过程精细、烦琐,选毛、撕毛、泡毛、倒毛、挂角、梳毛、齐毛、切毛、贴封、折毛、整毛、圆笔、染毛、富笔、燎笔、蹲笔、捆笔、坠笔、擦笔、栽笔、薅笔、拢笔、晾笔、刻字号等大大小小7道工序,最关键的是梳、齐、切3道工序,又分水盆(湿活)、旱作(干活)两大环节,环环相扣,需要丰富的经验,每道工序都不敢马虎,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笔的质量和数量。制笔业有句行话:“笔之所贵在于毫”。毛笔好赖,笔头是关键。笔头中笔尖又是重点,而笔尖是由毫(带锋的毛)制成的。太仓毛笔远近闻名,主要是选料精细,质量过硬,千万毛中拣一毫。中国目前有多种哺乳动物,其中身上长毛的有00多种,但真正能用来做毛笔的,不到30种。即便是同一种动物,身体各部位的毛发粗细、形状、特性都不尽相同。本地的兔毛生脆易断,羊毛没锋,家猫毛太细腻,都不能用。胡羊(蒙古山羊)毛、狼毫(黄鼠狼尾巴毛)、狸毫、野猫毛、马毛、麻是笔头的主要原料。胡羊毛锋长(内蒙古的“胡山羊”毛锋长,有硬度,能做成纯羊毫笔。浙江嘉兴和太湖地区的“湖羊”,也是北方移民携带蒙古羊南下圈养形成的品种。山羊毛也能做笔。绵羊毛细嫩柔软,一般做不成纯羊毫笔),弹性大,过去买胡羊毛还得批计划,现在每斤已涨到元(锋长的还贵),是做笔的主要材料。狼毫毛锋细嫩,刚柔兼备,是做笔的上等材料。但不管是羊毛、狼毫,还是狸毫、马毛,寒冷地带的动物毛好,数九寒天采的毛最好,同种动物,夏天的毛就不行了(毛短没锋,还易生虫)。冬季采的胡羊毛锋长,是制笔的主要材料。拍摄:李学立 潘占堆制作毛笔使用的主要工具。拍摄:李学立 每种毛都有独特的属性,做笔人要耐心专注、因材施技。动物毛油脂多,脱脂不好,制作毛笔时容易手滑,写字时会出现漏墨现象。胡羊毛买回来时根部大都粘连在一起,先要撕开(撕毛)对齐根部,在手心里握成一大撮,放在生石灰水中泡一周后(泡毛),毛根处发黄或发黑了才行。狼毫只敢在生石灰水中泡3个小时,而狸毫、野猫毛、马毛不用泡。麻在夏季割回来了,先扔在污泥坑中沤泡一个月,捞出来揭下麻晒干后再放进大盆中,撒上生石灰,浇上滚开水,用棒槌不停地捣、打,让麻纤维分离出来,麻变软和、“听话”了才能用。挂角就是捏住毛梢部,蘸水后用牛骨梳反复梳理毛根部,把绒毛梳出来挂在毛根部,手捏毛根部的绒毛方便下一步梳理毛锋。拍摄:李学立 梳、齐、切——做笔人的基本功 笔是越小越难做,越大越好做,和手表一样,座钟好做,手表难做。我父亲(太仓毛笔第九代传人潘绍荣)说的,会推磨就会推碾子,我是从做最小的笔学起的,技术好,最小的胎毛笔能做,写斗大字的笔也能做。以做一支兼毫(狸毫、野猫毛)小楷笔为例。狸毫软,野猫毛稍硬些,混合起来是做笔锋的好料。把两种毛按3:7掺和在一起,把根部排列整齐,放在特制的牛骨梳(3.5厘米宽、8.5厘米长,一端有5厘米长的梳齿,一端为光平板,一头牛前腿上部的牛骨只能做成两把)上(倒毛),捏着毛梢部,蘸水后用牛骨梳反复梳理毛根部,把绒毛梳出来挂在毛根部(挂角)。然后用左手拇指、食指紧紧地捏住毛根部的绒毛,蘸着水反复梳理毛梢部(梳毛)。梳毛是做笔人的基本功,在反复地梳洗、浸润和淘汰中,杂乱而蓬松的毛被逐渐地修整,最终成了一束结实柔软、“听话”抱团的毛锋。这是用到最多的工序,每天梳理上万遍是常事。在梳毛时要不停地蘸水,所以说打铁人是火里求财,做笔行当是水里求财。制笔行当是水里求财,梳、齐、切是基本功,只有经过上百次的反复梳理、浸润、淘汰,笔毛才结实柔软、“听话”抱团。拍摄:李学立 切毛,就是切去尺子以外的毛根部。拍摄:李学立等毛锋越梳越光滑,没有绒毛、杂毛再梳出来时,把毛锋在齐灰盆中蘸一下(齐灰是用百年老房子砖缝中的纯石灰,蘸水在细砂石上研磨、过滤、沉淀后调成的糊状石灰水,有一定的黏稠度,可使毛锋抱团不乱),然后把牛骨齐板(和牛骨梳类似,但没梳齿)放在桌上,一头顶着腹部,左手仍捏住毛根部把毛锋放在齐板的右边缘上,右手拇指按住毛锋,左手一点点抽动,10多次后,毛锋便贴着齐板右边缘整齐地排列在上面(齐毛,就是把毛锋对齐。若毛锋在齐板上不太齐时,用齐板在齐石上轻轻敲击,让笔锋对齐。刚抽出的锋长,最后抽出的锋短。如果求质量,把齐板上前1/3锋做成好笔;若求数量,把前/3锋做成笔。笔的质量、数量,笔毛的浪费度与本道工序关系很大)。小心地把抽出来的全部毛锋滑下放在木案上,根据做笔需要和笔锋长短,取出合适的尺子(0.4厘米厚、7厘米长、宽窄不一的木板),按在毛锋上用切毛刀(和切菜刀相似,刀刃锋利)切去尺子以外的毛根部分(切毛)。狼毫、狸毫、野猫毛、马毛、麻等都是制笔的原材料,要按一定的比例、经过“三折两对”反复梳理才能混合均匀。拍摄:李学立 为了保证笔锋中狸毫、野猫毛均匀混合,还要进行“三折两对”。就是左手捏住笔锋梢部,蘸水后用梳子上下反复梳理笔锋根部,笔毛梳通梳顺后,放在齐板上用手指轻轻一打,就会自然地摊成一排(约10厘米),把摊开的笔毛从前后1/3处折起对到中间(见页图),蘸水反复梳理、梳通、摊开后,再从1/3处折起对到中间,再进行梳理,充分混合的笔锋写字时才不会分叉。笔锋做好后,还必须加入羊毛、麻、马毛才行,相当于给笔锋加了骨头、穿了外套(贴封),但还要保证笔体通透,这样笔在使用时才能软硬适度、运笔用力。用倒毛、挂角、梳毛、齐毛的方法,对羊毛(生石灰泡过后,需要先梳去皮根)、麻(生石灰处理后,分出大拇指粗的一股,根、梢颠倒混合匀实,截成一寸多长,拍出中间高、两头低的坡度,分别用铁梳、牛骨梳蘸水梳得两头尖,麻像发丝一样细,截取两头部分使用,过去学徒工先从学习梳麻开始)、马毛进行处理(生石灰处理过的羊毛、麻比较涩,在梳理时要抹上用细黄土加水搅拌而成的黄泥浆,泥浆起光滑作用,便于梳理)。羊毛吸墨性好,弹性大,用得多,制成的笔头才会绵里藏针,经久耐用;用料少,笔头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不行了。取梳、齐好的两倍羊毛,用切毛刀切出狸毫、野猫毛3/4的长度,将狸毫、野猫毛包在中间,蘸水反复梳通毛的梢部、根部,再进行“三折两对”,将3种毛混合均匀。“锋齐”是指笔锋铺开后锋毛平齐,书写时才不会分叉和凌乱;“头尖”如锥形,便于书写钩、捺等笔画;“肚圆”是指笔体不塌陷、不突出,圆润饱满,吸墨充足而不滴,书写流利;“体健”是指笔锋在书写绘画时有弹性,回锋快,能显示笔力。拍摄:李学立 锋齐、头尖、肚圆、体健、——太仓毛笔的特点 锋是毛笔的魂,“锋齐”是指笔锋铺开后锋毛平齐,书写时才不会分叉和凌乱;“头尖”如锥形,便于书写钩、捺等笔画;“肚圆”是说笔体不塌陷、不突出,圆润饱满,覆盖毛均匀,吸墨充足而不滴,书写流利;“体健”是指笔锋在书写绘画时有弹性,回锋快,能显示笔力。上品的太仓毛笔还要有灵性、通人意,能顺畅地配合书写者的使用,使主人笔走龙蛇,妙笔生花。狸毫、野猫毛、羊毛混合后,就要对笔锋进行整理(整毛),把整毛刀(和切毛刀差不多,但刀锋不能太锋利,防止捋笔锋)刀刃朝上,刀把抵着腹部,左手把笔锋在刀刃上轻轻一按,笔锋弯下去后,笔锋中的秃子(没有尖的毛)、断毛、不随群的毛就自然放在了刀上,右手拇指按着向右边轻轻一拨,这些杂毛就出来了(本道工序做好后,薅笔时工作量就小多了)。麻有一定的韧性和硬度,取6成(备好的狸毫、野猫毛、羊毛占另外4成)梳、齐好的麻,用刀切出狸毫、野猫毛/5的长度,将狸毫、野猫毛、羊毛包在中间,从中间折在一起(半折),涂上黄泥浆,再上下、前后(梢部、根部)反复梳理,梳通后打开平摊在齐板上,根据笔头大小,分出一小撮,用手指卷成笔胎。嗍(suō)笔是很有意思的活,老祖宗传下来的就是把笔胎送进口中(笔锋后进后出),用舌头挑着在嘴里进行轱辘,把笔锋、笔身都旋转成光滑的圆形(圆笔,一般只在口中圆小楷笔,中楷、大楷笔在齐板上圆笔),笔毛梳了成百上千遍,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也不嫌脏了,吃点笔毛也没啥,要不咋说做笔人一年吃条毛毡哪。笔毛制好后分出一小撮放在口中,滚成笔胎形状叫圆笔。拍摄:李学立马毛细韧,能助笔力,颜色红润好看(如果想要黑颜色,还需要染色,一般只染红、黑两种颜色,也只染最外层的笔毛,此工序即为染毛),取1成(备好的狸毫、野猫毛、羊毛、麻占另外9成)梳、齐好的马毛,用刀切出狸毫、野猫毛3/4的长度,先放在富笔石上摊开,再移挂到富笔刀(0.厘米厚、1.8厘米宽、18厘米长的刀形铁片)上,慢慢地将马毛裹在笔胎上(富笔,一般只富小楷笔胎,中楷、大楷笔不富笔),相当于给笔又穿了一件风衣,再蘸水定形后,用火把笔胎底部的乱毛小心燎光(燎笔),放在土盆(用黄土在盆中做成一个微微凸起的平面,用于吸收笔胎中的水分)中(蹲笔)。再拿一小碟硫黄,点燃后放在土盆的一边(熏笔),用盆子严严实实扣上。熏后的笔胎洁白、鲜亮。笔胎干后,就开始捆笔了。把结实的细绳一头咬在嘴里,左手拉紧绳子,右手把笔胎根部缠紧,用齐板把底部拍平移至绳子上部,然后缠另一个笔头,直至绳子上的笔胎一个挤一个缠不下为止。笔胎缠成一串后挂起来,用1/4个砖头坠在下面(坠笔),笔胎越坠越紧,3天后用手使劲拔不出来毛,才能取下来。再把笔胎串挂在墙上,一只手拉着,一只手用(生)大蒜汁把绳子擦湿(擦笔),干后的绳子很涩,这样笔胎就不会松动了。笔杆也是毛笔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毛笔经常浸水浸墨,普通木杆、竹杆或者低劣塑料杆硬度不高,长时间浸水、浸墨,容易使毛口膨胀、开裂、掉毛,甚至不能使用。我用过广西、浙江、江西的竹杆,现在还搭配了红木、紫檀、黑牛角杆,很漂亮,很受客户的喜爱(笔杆是我的笔中唯一定制的成品)。笔仓要深浅合适,刚好掐着笔肚子才行。把吊坠紧的笔头根部蘸上融化后的熟松香(生松香很脆,放进铁锅中加热融化后,边搅拌边加入棉清油,直到松香能扯出长丝),用力塞进笔仓,这就叫栽笔。富笔就是把马毛包在笔胎上,马毛细韧,能助笔力,颜色红润好看(有时也染黑颜色),相当于用马毛给笔胎穿了风衣。拍摄:李学立 把笔胎立放在土盆中晾干叫蹲笔。拍摄:李学立 捆笔就是用嘴咬住细绳的一头,左手拉紧绳子,右手把笔胎根部缠紧,用齐板把底部拍平移至绳子上部,笔胎一个挨一个,直至绳子上挤不下为止。拍摄:李学立 “干活”:薅笔、挑笔、拢笔、晾笔、刻字号 以上说的从毫毛到做成笔,几乎都离不开水,属于“湿活”。薅笔、挑笔、拢笔、晾笔、刻字号是“干活”。做成笔后,笔锋中还会有秃子(没有尖的毛),以及不听话、不随群的毛,还需要把笔锋放在左手食指上,右手拇指套上橡皮圈,按着薅笔刀(一种刀刃尖长的小刀),仔细地把它们薅出来(薅笔),这样有尖的笔锋抱成一团,(蘸水后)任你上下左右盘旋,也不会叉一根毛。在捆笔、栽笔的过程中,笔胎上可能会黏有线头、松香,还会有极个别卷曲的笔毛,这时得用挑笔刀(类似薅笔刀,但刀刃稍短)把线头塞入笔仓,把松香刮掉,把卷曲的笔毛理顺(挑笔)。栽笔就是把捆好、吊坠紧的笔头根部蘸上融化后的熟松香,用力塞进笔仓。拍摄:李学立做成笔后,笔锋中还会有秃子(没有尖的毛),以及不听话、不随群的毛,需要用薅笔刀,把这些毛薅出来。拍摄:李学立笔做好后,笔锋、笔毛是松散的,把石花菜(又名海冻菜、红丝等,通体透明,能提炼植物胶)在锅中熬成糊糊(大约一个半小时),把笔头蘸一下,拿出来后用手上下捏捏,让笔头里外都有胶,再用软布蘸干,用手指把笔头拢成形(现在也用鸡蛋清拢笔)。拢好后自然晾干叫晾笔。戴上笔帽(过去用苇子筒、竹筒做笔帽,现在都用塑料帽)后,再在笔杆上刻上自家的字号(目前唯一可用机器替代的制笔工序),一根毛笔才算完全做成了。你看看做成一支笔容易吗?不管是十块八块的一支太仓笔,还是元一支的高档笔,都得走完这些程序。各种配料还需要根据笔的种类、规格、档次不同而灵活掌握,这里面的技巧是老匠人长期积累的经验,有些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全凭手感、舌感和目测。做毛笔不认真学,不靠悟性,即使学10年也做不出好笔。只有把心血、灵气倾注给了笔毛和竹木,才能制出一支支神笔。内容节选 主编:李学立白丁 开本:16 版次:00年4月第1版 ISBN-7---0 定价:89.00元 这是一部文献摄影的典范之作 一部关于非物质文化传承者生存状况的田野考察报告 一部饱含深情的传统工艺口述史 有历史的背景、有工艺的要点 15万字49张图片 准确再现老艺人们的痴情坚守 唯有匠心 不负光阴 不忘初心 购书方式: 1、保存下图至手机相册, 、打开手机天猫扫一扫, 3、选择该图片,即可购买 相关阅读 文献摄影典范之作:图文映现中国匠人的痴情坚守《中国匠人》仔细打磨15万字,守护中华农耕文明名家荐读谢虎军:为明天记录今天名家荐读 李涛:把文献当成一种语言匠人 方寸之间刻春秋:刻章匠李中山笙笙不息两百载:制笙匠毛智元 新书《口述影像历史——与共和国同行(—1)》(三卷本)问世一天4小时,如何用好光?文献摄影典范之作:图文映现中国匠人的痴情坚守好照片背后的规则,你知道吗?风光摄影千篇一律?不妨研读传统美学,滋养你的创作 00年第一问,摄影是什么? 36种古典影像工艺,重温摄影术诞生的第一个百年《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来自历法源头的影像物候报告》 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影像致敬农业文化遗产无人机航拍,怎么拍才有趣?什么,成就了莎莉·曼?就地取材轻松取景:手把手教你用手机拍出创意!世间最美的50座城堡,浪漫背后还有鲜为人知的历史街拍的5个任务清单,敢来挑战吗如何让你的照片吸粉无数?50位Ins超人气博主亲身分享国内首本自然生态拍摄指南:程斌新书《奇趣自然》面市如何将日常景观拍出不凡的作品?“作家”身份之外的苏珊·桑塔格16位顶尖摄影师风光之作,开启你的《风景之眼》伊莎贝拉·伯德:传奇女摄影师镜头下19世纪末的中国无光线不摄影!96个布光技巧为你的用光指点迷津 有生之年,再看一眼这即将消失的世界奇观5个片段,勾勒摄影巨匠萨尔加多的一生征集奋斗者“视觉新国企”摄影展征稿进行中多年历史的“最美小城”始兴,向您发出一封邀请函!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征稿启事 影廊王建中:我拍下了我磅礴的心跳——恢弘长卷《黄河三峡》出版《黄河三峡》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携手半生一道追光逐影:一对美国华裔夫妇的光影世界 雪落无声:王玉文的自觉与自省王玉文:40年奔走创作,影像定格下工业时代的肖像50幅历史影像,带您追忆97年风雨历程40年前和40年后的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在这些照片里了对话拍摄“南海二号”钻井平台,是怎样一种体验?世界前沿风景摄影师阿特·沃尔夫:永远不要停止观察他用极简风格,把风光拍到了极致叶文龙:中国新山水摄影的突围 技法用随手拈来的物品,来成就一幅光线佳作!故宫放大招晚间开放,夜景拍摄的10个要点你get到了吗? 拍出来的油画! 赞!拍出来的水墨画低价钱拍大片:5种布光方案随手打造棚拍效果!话题你的照片被侵权了,怎么办?荷赛这盘菜,你有点腻了吗? 看不懂大师作品好在哪,怎么破? 做一名摄影爱好者又何妨? 何为好照片?他们为什么受人尊敬以书证史,本摄影书了解中国摄影的来龙去脉敢把领导人拍成这样,背后的摄影师们是群什么人?影史甲午战争爆发时,这个英国女人拍下了这样的北京城你真的了解“直接摄影”吗?摄影史绕不开的15位杰出女性摄影师38幅经典名作里的她:每个女孩都是一首读不完的诗 年历史里摄影的各种“第一次” 中国摄影出版社|分享影像、阅读与生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yx/6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贵州体旅在复苏皮划艇舟游贵州,带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