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 http://www.paisufa.com/

冬至节气

冬至(TheWinterSolstice)已到,位于南方的广东少有体会过雪花,雪人的美,但身为广东人,冬至这个节日则十分重视。

“肥冬瘦年”、“冬至大过年”,是所有的广东人从小就知道的两句谚语。所以,你或许可以说广东没有冬天,却绝对不能质疑广东人对冬天的热爱!

下面带你了解广东各地(部分地区)风俗习惯,领略不一样的风情。

广州冬至习俗

“冬大过年”、“肥冬瘦年”,是广州人自细听到大的谚语。冬至似乎比春节还重要,阵仗比春节还要大。

旧时,广州人过冬至,有自己的一套。敬神明、拜祖先、饲耗、食汤圆、做腊味糯米饭、劏鸡杀鸭炖八珍。冬至所食汤圆要是咸的,叫“咸汤圆”,以沙葛、猪肉、虾米做馅,配鸡汤,味道“有得弹”。在乡下,还要给耕牛吃一顿糯米糕,以及米汁、酒糟、萝卜、菜水等,以感谢耕牛一年的辛劳与贡献。

广州冬至吃吃汤圆。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广东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广州冬至吃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清朝记载,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号,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一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佛山冬至习俗

随着时代发展,冬至进行冬祭的习俗已逐渐被淡忘。作为替代,很多家庭会在冬至当天做腊味糯米饭、杀鸡宰鸭炖八珍,蒸“松糕”,团聚过冬,也有人家备菜肴祀先祖。

但是在佛山一些地方,“冬祭”这一传统的习俗仍被保留。每逢冬至,大沥平地村的黄氏大宗祠便会举行冬祭。

在冬祭仪式上,花甲以上宗族男丁会穿着古式礼服进行“祭天”,随后吃“九大簋”、还有“太公分猪肉”环节!

阳江冬至习俗

阳江人过冬至,会做当地的特色传统美食——咸汤圆,寓意“一家团圆、美满幸福”。阳江人把汤圆称为“圆子”,和普通汤圆不一样,馅不是包在汤圆里面,而是把汤圆切成粉粒,汤圆馅放汤里煮开,闻到香味后,再放汤圆一起煮。

用料以当地海产为主,材料一般配有鱿鱼丝、干瑶柱、虾米干、鲜贝、煎香的鲮鱼肉松、猪杂等等材料来熬出汤底,再加入白萝卜一起熬煮,汤汁鲜甜无比。糯米粉手工做出的圆子口感滑润绵韧,萝卜粒吸收了汤水中的精华更鲜嫩可口。

中山冬至习俗

昔日的中山,一直有“冬至大过年”的习俗。当天,家家户户设供品,燃香烛拜天神,祭祖先,称“做冬”。大多数中山人当天必定会用鸡猪鱼三牲(三牲也可以是鸡、鸭、猪)、时令蔬菜和汤圆来祭祀祖先。到了晚上,一家人会团聚家中,共享丰盛的一餐,而中山各个镇区的“做冬”习俗也不尽相同。

小榄、古镇、三角、民众,等沙田区,做冬仪式尤为隆重,除了设有三牲(鸡、鸭、猪)、之外,还有米饭、糕点、茶酒等供神,晚餐也阖家团聚。小榄一带,冬至那天每家早上都用菊花肉作馅料来做糯米汤圆(当地人称之为水圆、水榄),把汤圆盛到碗里,再撒上一些菊花糠的菊花糠糯米汤圆,而菊花糠糯米汤圆会用来祭祖,也会端上桌与家人一起来分享,清香的菊花味,甜甜的汤圆。

东莞冬至习俗

在东莞,冬至习俗除了杀鸡杀鸭,还会舂糯米、粳米粉,冬至那天用来做“冬团粉果”。次日先到娘家探望,再回家备三牲酒茗、各式粉果,在家里祭祖。

除了冬团之外,很多东莞人还有吃汤丸的习俗,寓意团圆、圆满。不过,东莞各镇街也有不同的过节方式。

在东莞城区,冬至这一天都会做一种特色小吃——“冬团”。啥叫“冬团”?其实就是用舂糯米、粳米粉包成团,意味着“团圆美满”。不过,冬团有甜咸之分,一般白色为甜、红色为咸,酥木团为红色,取“鸿”运之意。

茂名冬至习俗

做籺、吃籺是茂名人“做冬”最古老、最传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习俗。

冬至,茂名人家里会举行一个特定的宴会——做冬!就是在冬至当天或者前一天晚上,提前备好丰盛美味的食物,然后全家都会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饭,即使漂在外地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潮汕地区冬至习俗

食甜丸

冬至甜丸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汤,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

冬节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节丸”。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象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其实,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夜的时间最长,冬至过后,才逐渐变短。

潮汕冬节丸分两种:一为常见的糯米丸,一为用粳做的尖米丸(用粳米粉加水,揉成长条,用剪刀斜剪下,两头尖尖如白米,故名。主要流行于揭阳一带)。冬至前一天,吃过晚饭后,家中的主妇就开始张罗着把一只大箶(浅沿的筐箩)摆在桌上或地上,用开水把糯米粉和成粉团,然后,一家子无论大人小孩就围坐在箶四周,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样的冬至丸,放入箶里晾晒。冬节丸以搓得大大小小参差不齐为好,这叫“父子公孙丸”,象征着岁暮之际一家子圆圆满满。冬至日一大早,家庭主妇煮好红糖汤,将丸子下锅,煮成汤丸。先盛一大钵祭祖,家里的地主爷、公婆母、司命君、井神、碓神也各用一碗甜丸祭过。然后主妇叫醒全家老少起来食汤丸,俗称“汤丸唔食天唔光”,“食了汤丸大一岁”。

祭拜祖先

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谢神的祭品,除三牲粿品之外,必须还要有冬节丸,人人必须食用以示一家圆圆满满,大小平安。

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吃团圆饭

在潮汕地区,冬至是一家团圆的日子,一家大小在这一天都会尽量赶回家中吃顿暖暖和和的团圆饭。长辈们在冬节晚餐上会说:“食丸阖家团圆,食糯米饯就有钱,食芹菜蒜有钱算也有钱劝(藏)。”虽然都是由食物名称引申而来的谐音,却也体现出潮汕人重视家庭,期盼团圆的美好愿望。

梅州冬至习俗

冬至这一天,梅州客家人会购买新鲜的羊肉,配上当归、党参、红枣等中药,加生姜和糯米酒或者娘酒,盛装在瓮中封好,用慢火细细熬炖,直至成浓醇的酒肉。传统的客家谚语中有“冬节到时羊酒香,进补身体最合时”之说。

酿造娘酒是最重要的习俗之一。这习俗已传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许多村民都在家中忙着酿造客家娘酒。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回甜生津。

惠州冬至习俗

做萝卜粄,做艾角,还有做粉粿,惠州人有句流传至今的俗话:“过冬食粉果。”粉粿即艾角(也称艾粄),这是惠州特有的过冬习俗。冬至是惠州人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宰杀鸡鸭,大吃一顿。其中,艾角就是惠州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关于冬至的相关英语口语

:Dumplings,Chinesemeatravioli,Jiaozi;

:Wonton,dumplingsinsoup;

:Tang-yuan,sweetdumpling;

:Ricedumpling;

:Longnoodle;

:OfferingaSacrificetotheAncestorsontheWinterSolstice.

虽说广东冬至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但对冬至的重视不亚于春节。你的家乡有什么冬至习俗呢,至今还有没有保留下来呢?欢迎留言讨论!

—END—

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yl/6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