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的前世今生项目化研学反思日志3
年1月17号研学课堂第三节课后反思 (文中图片隐藏) 如约,与学生在1.17号上午进行了第三次互动交流。这也是春节前最后一次上课。春节后1.30号会进行第四节课。中间相隔两周。因此本节课除了交流二次任务的问题外,还要安排这两周的实践作业。 课前对42名同学的作业进行了批阅(比上次作业少了15份)。但作业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有九个孩子的作业紧扣主题,完成得相当出色。 这次课堂也是分成两个部分:任务二完成情况反馈和下次任务的布置。 一、任务二完成情况反馈 在这个环节,我把第一个重点放在了任务的重点和关键点把握上。因为很多同学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并没有认真的审视任务的要求是什么?然后去思考我需要做什么?我要达到什么标准才能完成任务或者出色的完成任务? 我试着教孩子们分析任务需求,然后从做得比较切题的作业分析,他们为什么做得好?哪里做得好?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去学习如何“审题”。对,就是审题。 就算是纸质的测验,特别是开放性、生活性的题目,很多的孩子是做不对的。不是因为题目难度大,而是他们在大量的文字信息里,他们找不到需要的、关键的和有用的信息。 这是在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今天,非常致命的问题。当然,这样的表现,也会是孩子们生活中、以后工作中的“软肋”,试想,以后参加工作的孩子,老板安排了一个任务给他,他掐头去尾、没有做到关键点上,丢三落四、虎头蛇尾的把工作完成,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因此,我们要明确的教孩子们如何去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我也希望在一次次的任务完成中,孩子们能习得这一能力,能做到严谨认真的完成每一个挑战。 本环节的第二个重点,就是分析我们存在的问题,当然也要分层次表扬孩子们的表现。这里我只说问题。 首先就是完善的理解,很多孩子可能没有注意到。另做了一个报告。而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完善。 然后是没有提出自己的问题。把上节课提到的最重要的问题给忘了。 这两个问题,在前面教孩子如何审题的过程中渗透。 二、通过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启发孩子们思考,并过渡到下一个任务。 有九个同学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一一和大家展示,并简单分析,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启发孩子们思考,特别是孩子们能够研究的船的材料的问题、如何控制方向的问题、船帆的作用等。 孩子们对为什么早期的船用木头做进行了争论和讨论。 从材料的易取得、当时的材料有哪些、材料是可以浮的等方面,孩子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因为时间的原因,我安排孩子们继续对自己的问题、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把收集到的答案整理在研究报告上。这作为后续任务的一个。 因为孩子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yl/12826.html
- 上一篇文章: 船的前世今生项目化研学反思日志3
- 下一篇文章: 船行东湖有意趣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