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子说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因为一个女孩子私信问我:璇子姐姐,我现在刚读大学,学的护理。我看到网上好多人都说护理这个职业特别不好,一片灰暗,这是真的吗?我挺害怕的。

怎么说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不想去替别人做判断,我只想呈现事实,把最真实的东西,呈现在大家眼前。今天的护理实录,医院临床工作的白衣天使们。学医的千滋百味,都在他们的心声里了。

01

医院烧伤科童医生

不后悔学医,但护理人员待遇有待提高

学医最大的好处是让你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过早的经历面对以及思考生命、时间、死亡,这是很多职业根本不能体味到的。

当然也有痛苦的时候,比如临床上遇到很多力所不能及的病人时,有的是自己医术水平不够,也有病人的各种原因。会被误解和不被尊重,会觉得付出的太多,占用了家庭和自己的生活一部分。

可这就是生活啊,大部分人都是这样隐忍,肩负责任,付出,而且历经这些都是修行啊,懊恼抱怨或者愉悦平和,关键还是看你以什么姿态看待,我大部分时候都是尽量调节自己到后者。

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热爱自己的工作的,而且以好的心态去面对病人,哪怕是遇到负面的,主动去过滤掉,无视和远离它,尽量不影响自己。

不盲目乐观,但绝不悲观。

当面对过那么多死亡后,你觉得还有天大的事嘛!心里强大很重要。

目前情况是护理的地位不高,医生和护士在一起,医院管理层对待这两个群体态度都有差别,重医轻护,更何况是社会和患方,护士得不到应该尊重,所以负面情绪才会这么大。

经济发展了,但人的人文素质可不是一两代人就上来的,得等很长时间,所以我一直认为,目前从事护士职业,必然会有很多压力和困惑。

还有,人是盲从的,群体氛围悲观,这是病态。

置身于护士职业,得自己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能被负面氛围感染也很重要。说到底就是不管做什么职业,都要自带光环,心态太重要了。

如果真的不喜欢护理,那就脱离这个群,寻找正能量的人群,先做好眼前,如果对专业不满意,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方向,立即着手改变。

从护理专业,我是从自己医生角度出发看的,医院这个氛围看的,也有局限的。

偏题了,回到你着手推文的主题。

当看着病人的眼神,其实治病救人是一项非常严肃神圣的事业,初心在此,没有那么多狗血鸡血。

02

医院娟娟

有压力,但也给我带来了保障和安全感

医院工作强度最大的。所以对于幸福感,不是特别强,12小时都不睡觉的夜班,说实话真的挺累的,医院要求非常严格。

总的来说,不后悔学医。阜外心脏方面还是非常权威的,它是全国第一平台。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会选这条路。

我觉得阜外是一个不错的地方,真的。可以在这里学到很多很多。

在医院上班,说不定能救自己一命。

就前几天,院有个女生跟一样大,她是上白班儿,中午11点的时候室颤。可能在咱们书上以前学到的东西,说室颤心律失常什么的,你觉得没什么事儿,可能就会抢救过来。

但是她当时两分钟以后就转到了我们这里,气管插管,然后上呼吸机。那种感觉跟你在书本上看到是不一样的。医院的话,那可能她随时就有生命危险,她当时可能就没了。

她当时转到我们科室的时候还一直在心肺复苏,除颤器除颤。当时瞳孔都已经散大了,万幸,后来抢救过来了。

我呢,毕业一年,因为领导对我还算可以,一年之间连续升了两级,所以我还是比较幸运的。

但是所有人不一定都能够说得到领导的认可。而且再说了,你一年之内升了两级,然后你跟比你大一届的,甚至比你再大一届的人同级,你们担的责任是一样的。

别人可能会有想法,对吧?其实真的挺难的,你是领导给你升了,但是跟你工作的同事,他们会怎么想,对不对?所以也就是说,领导对你好,你是一种很开心的事情,但是,也会有工作上的压力。

但是还有一点就是护理,我觉得不管在哪个城市,它的待遇和收入应该比你就是同时一起毕业的同学要高。

就像你如果去一个单位上班的话,你现在就说刚毕业一年,或者是刚刚毕业,你最多在大城市拿个八千九千已经很高了对吧?医院上班的话,你的待遇应该会比这个好。

实现财富自由之后,很多之前想买的东西都能买了,能给爸妈更好的生活。我这个人吧,可能就是比较“轴”,干一行就爱一行了。别的没想那么多。

03

安医一附院急诊科一鸣

病人心率从直线变成折线,就是价值

我从正式上班就一直在急诊科,签合同前在急诊ICU。工作的话感觉还可以,上习惯了,我们科工作量季节性很强,这个季节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疾病高发,所以就很忙。夏季的话就中暑的比较多点

最大的感触是:急诊科沟通特别重要,而且矛盾也特别容易激化,所以一般上班做事的时候都很少说话。

工作量还好,有时候也看运气。而且班次不同工作量也不同,一般下午班和小夜班工作量都很大,上午班和大夜班相对就工作量少一点。

开始的时候还是有点慌,现在上久了也就习惯了。每个病种都有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熟了,遇到突发情况也就知道怎么处理了。

还有就是急诊科对病情观察方面要求很高,能在病情变化前感知到信号对于能及时处理也很重要。

我们急诊科的护士基本走路像跑步,跑步像腾云驾雾。

我不后悔学医,除了能治病救人外,还能看到很多其他职业看不到的。医院是最能暴露人性的地方。

像之前有个老爷子,消化系统肿瘤破裂出血,但是神智一直清楚,我们都在忙着抢救他,家属却拿着纸笔逼着老爷子写遗书,老爷子被逼无奈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写遗书,最后我们实在看不下去,让保安把家属赶了出去。

大年初一,我抢救了一个宫颈癌晚期大出血的女病人,后来频发心律失常,最终死在了抢救室,我们都以为他老公会情绪激动,没想到他却出奇的平静,摸了摸亡妻的脸,出门抽了一支烟,然后料理后事去了。后来我们想一个癌症病人,最终的离开,可能对于她自己甚至是整个家庭都是一种解脱,也许她老公并不是不爱她,让她安心的走,反而是另一种爱的表现。

五月中旬,我上连班,有人打电话说内科楼晕倒一个人,我立马带着呼吸气囊和抢救床赶到内科楼,发现病人呼吸心跳骤停,立刻过床后跪在床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一路按压到抢救室,很可惜病人没有抢救过来。因为家属推抢救床速度太快,我几次差点被甩下床,回到抢救室浑身湿透如水洗。后来得知病人是肾内科出院病人,尿毒症晚期,在办理出院手续的时候猝死在内科楼。

家属看到患者死亡,开始各种医闹。五月份的天气,尸体放在抢救室发出阵阵恶臭,家属扬言不赔钱就砍护士,后来我跟另一个男同事一直在抢救室待到晚上九点,尸体拉走才敢离开,说实话挺寒心。

也见识了各种奇奇怪怪的人,一丁点小事就喝没有解药的百草枯。家门口长的蘑菇被老太太采回家吃,结果食物中毒花了二十万。省委某领导不相信滴水观音有剧毒,吃了一大片,最后多脏衰竭死了。二十岁小伙子自己把牛奶瓶从肛门塞进了盆腔,最后不得不造瘘。

还要跟老婆闹脾气喝了一袋半堵漏王的,那个堵漏王看起来跟水泥差不多,而且喝了水补路半个小时就可以通车,来了以后我们束手无策,患者却像个没事人,自己回家了。

还有遇见过的高材生,喝卸妆水,喝蓝月亮洗衣液,喝敌敌畏,吃三百粒感冒药,吃银杏果肉,吃夹竹桃……最后被人发现送过来洗胃。

反正是见识了各种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

这个是同事发的,一个上班六年多的同事。

可能有人觉得急诊科护士对于生死都比较麻木,其实只是不愿意表现出来,更多的是放在竭尽全力抢救。一个人见惯了生与死也就不那么脆弱了。

有一次我抢救了一个出生四个小时的新生儿,只有小猫那么大,按压只能用两根大拇指,后来也还是没抢救过来。突然心里微微一颤,有多少人决定喝药前的几分钟,可能就是别人的一辈子,所以活着有什么不好呢。

以前害怕,现在多少会好一点,但是也不是一点不害怕。

我是自愿的。本来我爸还让我转专业,后来我中午把他说服了。现在家人也蛮认同这个职业的。主要我爸看我工作稳定,收入也还可以,找工作也没叫他操心过年回家还给他红包。

我觉得什么是医护人员的价值?病人心率从直线变成折线,就是价值。

不管别人怎么说,有人说护理好有人说它坏,你暂且这么一听,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至少有饭吃,有钱花,平平安安上班,快快乐乐下班,是我最大的心愿。

END

我记得有个女孩曾哭着和我说:我挺喜欢护理的,医院当护士。可是我被检查出来身体有问题,没有办法从事这类工作了。读了将近4年,突然告诉我这么一个结果,真的很无奈。我的同学他们都在准备参加各种招聘,可是我不敢。因为没想过有这种情况,所以我也没考研,原来是想先工作的,因为家里的经济情况也不太好。

其实学了这么多年我还是挺喜欢的,虽然说很多人都说护理很累,很脏,我实习也体验过,但我觉得还好,我可以接受,毕竟现在没有什么工作是轻松的

那个姑娘断断续续给我发了很多,一些是她的隐私,我把这部分模糊化了。我看的心里好难受。想到一句话:你那些不想要的,是有些人拼了命也得不到的。

在当今这个年代,医患、护患矛盾被媒体不断放大。我们错以为,媒体展现的就是真实的世界。而实际上,媒体只是展现了,他们想建构的世界。没有学医的,觉得无良的医生护士好多,学医的觉得前途渺茫,不知路在何方。

但这世界上,真的就有这么多黑心的医生护士吗?学医就真的前途毫无光亮了吗?

每一个职业,都有它的好与坏。它是立体多元的。我不想去歌功颂德,走煽情路线。我也不想一味的去批判,激发大众愤怒。如果一味的煽动情绪,看完一时爽,但随后也就抛诸脑后了。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无论在这个圈内,还是圈外,都需要去理解和理性思考。理解这个职业和从业群体。

保持开放、多元的心态非常重要——接纳自己、接纳他人,在理解他人生活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对一切抱有好奇的心、宽容的心,面对他人的生活努力保持友好、真诚和谦卑。

学医,救得了中国人。

此生学医不后悔。

推荐阅读

关于作者

璇子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本科护理,研究生中科大新闻学

坚信文字有暖心的力量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yl/10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