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思考明天创造未来——保尔·柯察金 六月,正值农忙季。 每逢此时,母亲就讲:“五黄六月天,收秋打夏季,绣女都要下楼,忙里忙外赶着夏收。” 在这个多雨的季节,收麦成了每一个家庭最为重要的事情,这是一家人生存的根本,所有人都不敢有一点含糊。 数十日内,家里所有人,齐上阵,赶在雨天前将小麦收回麦仓。 这是在和上天抢粮食,紧张程度不亚于世界级锦标赛。稍有闪失,这半年的辛苦就可能功亏一篑。 所有人都明白夏收的意义以及重要性,所以绣女下楼收麦,一点都没有夸大其词。 毕竟,生活更为重要。 二十年前,夏收都主要依靠于人力,所以夏收时间长达半月之久,每天天刚微微亮人们就摸黑下田割麦,直到月上柳梢头才肯收拾回家。 数十个小时的田间劳作,辛苦便不再言说,面朝黄土背朝天,苦累贫病不得停歇,稍有懒惰,小麦就不能够照单全收。 农忙之际,外加变幻莫测的天气,村里人能够将小麦一粒不剩的收回来,全靠努力和运气以及上天对农民的眷顾。 但,基本上,每一家都是半收半丢,一半的劳动价值都化为了灰烬。 直到后来实现了机械化收割,所有的辛苦才得以保全。 最原始的收割方式是人工收割,人工捶打,人工筛选。听到这样最原始的夏收方式,你可能会想到原始人或者古代居民。 但我会告诉你,这就是发生在二十几年前最为真实的夏收场景。 那时候我还年幼,看似出生在90年代,但我的确经历过最为艰苦的生活方式。 所有的土地都是靠牲口耕作,人工收割。 夏收小麦的时候,会先使用人工将小麦割起来,然后用绳子或者经过简单加工拧制而成的荆木条捆绑起来。 用两头尖尖的担子,一头挑一个,再送到经过反复捶打碾压的打麦场,然后人工捶打下来,再使用筛子人工筛选。 这正是打麦场名称的由来。 由于夏季多雨,如果恰逢阴雨天,打麦场被雨水冲刷过后,就会变得松软,就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这样,人们就还得重新将打麦场碾压瓷实,这才能再次投入使用。 所以,夏收工作对于那时候的农民而言就显得极为紧张,稍有迟缓,就有可能影响夏收作业。 如果影响了夏收作业,那就意味着夏种也要推迟,就会影响后半年的耕种秋收。 没有哪个村民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都是全力以赴,挥汗如雨。 即便是村中的懒汉也都变得勤快起来,如果不,那就意味着要饿肚子。 没有谁对于吃是拒绝的,更没有谁对活着是拒绝的。 生存,成了人们最大的动力。 到后来有了打麦机,这样就大大的减轻了人们夏收的负担,只需要人工收割起来,然后使用打麦机将麦子打出来。 打麦机能够实现打麦、筛选等连续作业,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劳动强度。 但,打麦机需要靠拖拉机带动,这算是在农业夏收道路上实现了半自动化。 人工收割一直持续了数十年,直到半自动化的收割机的出现,才结束了人们面朝小麦,背朝太阳,挥舞镰刀的生活。 半自动化的收割机代替了人工割麦,将收割机固定在拖拉机上,然后实现连续割麦的目的。 在我经历过的人工收割时期,我腿上依旧留存着被镰刀砍伤的痕迹,这是对那段岁月的见证,更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祭奠。 之所以记忆深刻,是因为亲身经历且非体验,那样的生活曾经贯穿了我的少年时代,令我刻骨铭心。 如果说享受生活能够让人幸福愉悦,我想经历苦难更容易让人难以忘怀。 对于怀旧,在所有人的内心深处,最为印象深刻的一定是他所经历过的苦难,而不是享受生活时的愉悦。 快乐比难过更容易使人忘却。 再后来,实现了小麦收割自动化,一体化的全自动收割机在麦田里隆隆作响,数十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数十亩的收割任务。 这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加速了农业发展的进程。 从我们需要一根一根将小麦人工切割下来,到如今的只需要端坐在田间地头,吃着西瓜喝着凉茶,看着小麦入仓。 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农业文化的进步。 机械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农业生产的进步带动了农业文化的进步,农业文化的进步促使农民在不断的进行生产变革,优化作业手法,减轻劳作负担,争做更加先进的新一代农民。 随着技术的革新,改变的不仅是农业生产方式,更是改变了劳动人民的思维方式。 在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进程中,从机械带动人们的思维转变,到人们使用创造性思维改变生产方式,这样的改变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农业文明的进步。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见证了收割方式的一步步的改变,我也见证了在这改变中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人们逐渐由被动变得主动,在寻求和探索幸福的道路上更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 到如今,我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踏入麦田,是因为机械化自动化释放了人们的双手,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创造更有价值的东西。 没有什么能够比时间更为重要,如果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只是简单而重复的劳动,即便是报酬再高,那也毫无意义。 因为,在这样的工作面前,我们同机械还有什么两样?早晚有一天这样的工作会被机械取代。 而我们在经历了长时间简单而又重复的劳作之后,早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更别提创造性思维了,我们就成为了行走在路上人形肉体的机械。 所以,无论如何,无论我们从事的是什么样的职业,我们都应当时刻保持一颗会思考的大脑。 我想没有谁愿意成为行尸走肉。 如果我们跟不上技术更新和产业变革的脚步,我们终将被时代所淘汰,在那时,思想也都只能在没落的年代里徘徊,而我们早已被甩的很远很远。 保尔柯察金曾讲:“思考明天,创造未来。” 如果我们不想被时代所淘汰,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学习和思考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而非停留在原地永不前进。 只有真正的思考明天,才能够创造更有价值的未来。 共勉。 THE END 推荐阅读 风吹麦浪 走路上学 探索 校园暴力背后的真相 心情 阅读 人文 历史 视角 ——徐少三—— 一个酷爱读书和写作的九零后 一个梦想成为文学家的理科生 如果我的文字能让你若有所思,给我点个“在看”呗 徐少三三观比五官端正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jg/5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影塵回憶錄一路蹣跚到大連第15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