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遗之绿茶篇上名茶居多,也有大众
之前带大家了解了5种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黑茶,那么作为中国茶里的大宗——绿茶,有哪些绿茶的制作技艺入选了国家非遗项目名录呢? 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目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绿茶制作技艺共有13种,其中大部分为传统名茶,但也有大众了解不多的小众茶,今天先来分享其中的5种。 01. 婺州举岩 婺州举岩,又称金华举岩,属半烘炒绿茶,产于浙江金华北山村一带。产地峰石奇异,巨岩耸立,此石犹如仙人所举,因而此处所产之茶名曰“举岩茶”。因其汤色如碧乳,古时称婺州碧乳茶。 举岩茶条索细紧略扁,依稀可见白毫,色泽银中有翠,泡茶后茶汤浅黄明亮,叶底嫩黄成朵,滋味鲜醇甘美,茶香浓厚隽永,略带栗香。 举岩茶在清明后、谷雨前一芽一叶时采摘。经摊、炒、抓、挺、烘5道工序制作而成。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从而保持举岩茶独特的色、香、味、形。 02.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 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 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03.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 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 清咸丰年间,猴魁先祖郑守庆就在麻川河畔的山中开出一块茶园,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且散发出阵阵兰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 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 04. 六安瓜片 六(lù)安瓜片简称瓜片、片茶,是传统历史名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在唐代被称为“庐州六安茶”;在明代被称为“六安瓜片”,清朝时被列为朝廷贡茶。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 05. 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属绿茶类,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特产。 安吉白茶外形挺直略扁,形如兰蕙;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叶芽如金镶碧鞘,内裹银箭,十分可人。 冲泡后,清香高扬且持久。滋味鲜爽,饮毕,唇齿留香,回味甘而生津。叶底嫩绿明亮,芽叶朵朵可辨。 06.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其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和罗山县。 民国初年,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 在我国历史上,绿茶是出现最早的茶类,也是目前国内产量最大,饮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茶。闲来泡一杯绿茶,不仅仅是唇齿间的享受,更是放松身心的好去处。这几款非遗绿茶,你都喝过吗?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我就知道你“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zy/7660.html
- 上一篇文章: 他唱着西北的古老民歌,在南美舞台上让人疯
- 下一篇文章: 夏天喝绿茶的时候到了,细说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