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http://m.39.net/disease/a_5469129.html

年1月和6月,单从高层住宅均价对比来看,上半年可用一个字来概括——稳。

1月份的均价元/㎡,6月份是元/㎡,半年来市区总体上每平方米仅上涨了51元,小小差别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半年来的房价走势却是跌宕起伏的,对开发商来说,大多有了一番备受煎熬且惊魂未定的经历。

01开局好,过程却跌宕起伏

年的开局应该是不错的,1月的均价为元/㎡,与上年12月的均价元/㎡相比,高出了元/㎡,可谓开年大吉。

咋也想不到的是,疫情袭来的那么突然,而且又是那么的让人不可把控。

人人足不出户,街上寂寂无声,售楼部大门紧闭。

虽然不少置业顾问并没闲着,手中的电话那个忙啊!不停地电话拓客、不停地邀约线上看房、不停地发小视频展示房源,可效果毕竟太有限了。

从2月开始,房价就掉头直下,3月份连续下滑,连续两个月均价就下跌了元/㎡。

4月份大面积复产复工,给楼市带来了较大利好。

房价止跌回升,从元/㎡升到了元/㎡,均价每平方米上拉了元,直接突破了1月的均价。

不少开发商提到嗓子眼上扑腾乱跳的心,才缓缓放到了肚里。

但进入5月后,刚刚平复的心情又紧张了起来,本该是“小慢牛”式的房价走势却再次呈现出下栽的势头,当月降到了元/㎡,每平方米下跌了33元。

还好,憋了多月的市场很快又呈现出活力。

6月也是近两年来最旺销的月份,房价再次止跌上扬。6月的均价冲到了元/㎡,虽然比疫情前的1月份每平米仅高出了51元,但毕竟达到了上半年的最高峰值。

所以说,今年上半年的这个“稳”,是极不平静的稳,是大起大落的稳。

说上半年房价稳,也是与年上半年相比得来的。

年上半年的房价可是气势如虹,从1月起就一路攀升,除5月份出现了个小波折外,6月又猛转快牛。

从1月的均价元/㎡到6月的元/㎡,半年时间每平方米上涨了元,是年上半年上涨额的6倍还多。

02高层元/㎡左右的楼盘,占八成以上

在楼品会监测的市区在售的48个高层住宅产品中,截至6月的均价为元/㎡。价格最高的是西湖印象,均价元/㎡,最低的是东湖雅景湾,均价元/㎡。虽然都是“湖”,但命运的差别可不是一般的大,一个占据最高位,一个垫了底儿。

西湖印象作为市区高层住宅均价的“塔尖”,不仅每平方米突破了万元大关,而且把均价排位第二的楼盘每平方米拉开了多元的差距。

梳理一下市区楼盘从高到低的均价,竟没有—元/㎡的楼盘。

每平方米元—元的有3家。

每平方米元—元的也有3家。

除以上7个盘以外,其他41家楼盘的均价皆在元/㎡以下。

从表中可看出,均价元/㎡以上的楼盘占市区总量的14.58%,算是市区的高端楼盘。

—元/㎡之间的有27个盘,占总量的56.25%,达到一半以上,可称为是中端盘。

元/㎡以下的为普通盘,其中—元/㎡之间的有12个,占总量的25%。

元以下的有两个,占总量的4.17%。

可见,市区楼盘的价格像个橄榄球,中间大,两头尖,均价元/㎡左右的楼盘,或者说元至元/㎡之间价格的楼盘,占市区高层住宅总量的81.25%,成为市区楼盘的绝大多数。

1—6月,在48个高层住宅产品中,13个盘的产品均价较稳定,没涨也没降。

24个盘呈上涨态势,上涨均价为元/㎡。涨价最高的为元/㎡,最低的为50元/㎡。

当然,在上涨的楼盘中,也有个别几家呈现出先涨后降的势头,但降的幅度要小于涨的幅度。

9个楼盘下降,下降均价为元/㎡左右,下降最多的是元/㎡,最少的是50元/㎡。

降价的原因,一是销售即将结束,处理尾盘。二是刺激销售,以价求量。

另外两个楼盘是6月份刚开盘,没有可比性。

在高层产品中,还有一种为住宅性质的公寓房源,数量较少,楼品会仅监测到4家楼盘有这种房源,均价目前为元/㎡,比住宅略低。半年来这种公寓的均价波动不大。

03洋房,新盘拉升了均价

楼品会监测到市区楼盘中14家有洋房产品,就标准层的均价而言(除去一楼带院的、顶层带露台的等),6月份的均价为元/㎡。最高的元/㎡,仅一家;元—元/㎡的3家;元—元/㎡的4家;—元/㎡的2家;—元/㎡的2家;元—元/㎡的1家;元/㎡以下的1家即天安名郡的洋房,均价元/㎡,是市区价格最低的洋房了。

1—6月,洋房均价呈现出小幅波动走势,3月和6月略微下降,4月略微上涨,5月涨幅较大。这主要是新城区的瑞府和建业平西尊府双双开盘,拉高了洋房的均价。

从1月的均价元/㎡到6月的元/㎡,整体上涨了元/㎡,大大高于高层住宅51元/㎡的涨额。

洋房与高层住宅的差价有多大呢?

今年6月,市区普通高层住宅均价元/㎡,洋房均价元/㎡,洋房比高层住宅每平米高出了元。

04“院子”价格,呈下滑走势

在洋房类产品中,一楼带院子的房源当数是住宅类产品中的“战斗机”了。

截至6月底,楼品会监测市区9家楼盘推出了这类产品,而且其中不少是今年最近两个月推出的新品。

价位最高的是领创大地城,均价17元/㎡;其次是平天下,均价1元/㎡;第三是建业平西尊府,均价1元/㎡。

还有4家楼盘的均价在1元/㎡—12元/㎡之间。

仅有2家楼盘的均价在万元以下,一家是建业春天里,均价8元/㎡,另一家是天安名郡,元/㎡,当数是市区最便宜的“院子”产品了。

6月份,“院子”产品的均价为元/㎡,比洋房均价元/㎡每平方米高出了2多元,与普通高层住宅的均价元/㎡相比,每平方米高出了多元。

“院子”产品的价格的确高得吓人,但从4月份以来的均价走势可以看出,价格呈下降趋势。4月份的均价元/㎡,5月份元/㎡,6月份元/㎡,两个月下降元/㎡。

9家楼盘中,有4家价格没有变化,1家上涨,4家下降。下降额均在元/㎡左右。

显然,“院子”产品价格定得有些偏高了。能购买这类房子的人群,应当是高收入中的“尖子”户了。但市区的“尖子”户毕竟有限,高昂的价格让不少客户望而却步,这也是“院子”产品价格连续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05大牌房企,值得玩味的价位

上半年市区在售的48个高层住宅类楼盘中,有6个是全国50强房企的楼盘(非高层住宅和未开盘的没有计算在内),分别是恒大珺睿府、碧桂园应国府、碧桂园城市之光、建业平西尊府、建业光明府、建业春天里,这些楼盘的均价很值得玩味。

市区高层住宅楼盘均价在元/㎡以上的有4家,没有一家是大牌房企。

元—元/㎡的有3家,大牌房企占了两家,分别是碧桂园应国府元/㎡,建业平西尊府元/㎡。

元—元/㎡的有28家,大牌房企占3家,建业光明府均价元/㎡,平顶山恒大珺睿府均价元/㎡,稳稳地把住了这一价格区间的老一、老二的位置。

由于碧桂园城市之光和建业春天里都是距市中心较远的盘,不在这里细说其价格高低。

对楼盘的定价来说,虽然最重的压舱石是地段,但在地段大体尚可的情况下,哪种情形可以价高一筹?什么状况须退让一步?这里面是有学问的。

从以上4个地段尚可的“城里盘”销售价来看,其价格皆在元/㎡上下。很明显,这样的价位,既不是人们蹦一蹦也够不着的“尖子”价,也不是大堆里的“白菜”价。

假设一下,如果这些大牌房企把价格定在元/㎡以上,一是地段并不支持这么高的价格,二是销售速度也必会大大降低。

可见,在地段尚可的情况下,元左右,或者说是六千七八至七千二三之间,是这些大牌房企定价的一个重要选择。

以高端的产品形象向外展示,但价位却定在了中高端之间,加上品牌的影响力,去化速度就上去了。

同时,大牌房企的楼盘还有一个特点,价格是“活”的,遇到“险情”敢于率先出手降价,抢夺客源。

06均价上涨元/㎡以上的均是本地楼盘

在上半年高层住宅房价上涨的24个楼盘中,涨价额度在元/㎡及以上价格的有15家,有意思的是,这前15名均是本地楼盘。

最高的是新华苑,上涨元/㎡,堪称上半年房价上涨之最。

上涨额达元/㎡的有4家,分别是金石里巷、京华御园、大乘领仕馆、丰麟花园。

上涨额元/㎡的1家,荣邦花园。

涨额元/㎡的1家,为建东新城。

涨额元/㎡的有8家。

小编觉得,本地房企上涨额度较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原销售价较低有一定关系,近几个月的上涨带有“补涨”的成分。本地开发商在开盘定价时一般较为保守,担心去化慢,因此开盘价一般都定得较低。

新华苑在今年1月份的均价为元/㎡,地处新华路中段且紧临湛河的地带优势,这一价格显得就有些偏低了,补涨也就在所难免。

再一点这是环境的逼涨,比如新城区东部的福园小区,今年1月的售价是6元/㎡,近两个月随着附近平西建业尊府、瑞府等项目的开盘,其均价都在元/㎡以上。对于福园来说中,补涨每平方米元在情理之中。

还有一种情况是以促销为目的刺激性涨价,指定在一定时间后涨价,而在指定期限之前仍可按原价购买,时间不多了,快出手吧。目的是让有意向却犹豫不决的客户下定决心。

大牌房企的楼盘也有涨价的,一个是建业光明府,一个是恒大珺睿府,涨幅较小,涨额均是元/㎡。

07商铺,均价相差十倍

上半年,楼品会监测市区24个楼盘推出有商铺产品(不包括未开盘的楼盘)。商铺的均价十分杂乱,而且价差极大,一楼和二三四楼不一样,临街不临街也不一样,临旺街和临背街更不一样。

一句话,地段决定论在商铺的价格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里咱主要说说一楼商铺。

最贵的当数佳田新天地了,临建设路中段一二楼合售商铺今年第一季度就已高达5万元/㎡,第二季度又涨到了5.8万元/㎡,而且目前已售罄了,这个价位是市区商铺的“塔尖”。

排位第二的是位于矿工路东段与诚朴路交叉口的东城国际,其一楼商铺也高达5万元/㎡,只不过最近几个月处于暂停销售状态。

以上两家是市区仅有每平方米达到5万元的商铺。

均价每平方米在4万以上5万以下之间的商铺市区断档。

排位第三的是位于建设路西段的金石里巷,其一楼商铺均价为3.2万元/㎡,均价每平方米在3万元至4万元之间的商铺市区也仅此一家。

均价每平方米在3万以下2万以上的有6家。

均价每平方米在2万以下1万以上的有11家。

均价每平方米在1万元以下的有4家,其中一家已售罄,一家是尾盘,仅有极少量房源。

不过很巧的是,不算那家售罄的楼盘,其他三家均在平安大道上,一家在平安大道东段,两家在平安大道西段,价格最低的仅元/㎡。与市区最贵的商铺相比价差达10倍。

当然,这些均价较低的商铺并不是平安大道上的门面房,有的在小区街道,有的是园区商业街。

08市内各区均价比较

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上半年相比,涨“劲”最大的是哪个区?

今年的疫情又让哪个区深受其害?

小编经梳理发现,1月至6月之间,无论是单月最高均价,还是作为半年最后月份的6月均价,新城区都排在了首位。而且与去年6月相比,其涨幅也排在第一。新华区、湛河区、卫东区、高新区在以上三项指标上各有千秋。

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是卫东区和高新区,两个区6月的均价,均没有恢复到1月的水平。

新城区

新城区年上半年的走势图与年上半年较为相似,曲折上涨,同样在4月份达到上半年峰值顶点。

年和年的最高峰值均出现在4月,分别为元/㎡和元/㎡,峰差为元/㎡,上涨16.1%。

年6月和年6月的均价分别为元/㎡和元/㎡,相差元/㎡,上涨15.4%。

年6月的均价与疫情前1月均价元/㎡相比,增长了元/㎡,远远走出了疫情的阴影。

从走势图来看,疫情对新城区房价的影响并不如其他四区那么大,这可能与今年第一季度该区在售楼盘较少有一定关系。

随着新城区开盘的项目越来越多,该区下一步房价走势大体上趋于稳定。

新华区

从房价走势图上可以看出,年上半年新华区的房价受疫情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年上半年,新华区房价走势呈现一条完美的上弧线,而年上半年,新华区前几个月连续下跌,3月份栽到了谷底,后几个月开始明显上升。

年上半年和年上半年新华区均价最高峰值均出现在6月,分别为元/㎡和元/㎡,相差元/㎡,上涨7.1%。

年6月的均价与疫情前1月均价元/㎡相比,增长了元/㎡。

湛河区

受疫情影响,1月至6月湛河区的房价走了个锅底形,年初“下锅”,半年后“出锅”,1月和6月的均价相差很小。但对于开发商而言,相当于下了一次“油锅”。而年上半年的房价却截然不同,呈现出下跌、上升、再下跌、再到趋稳的走势。

年上半年和年上半年,该区的均价峰值均出现在1月份,分别为元/㎡和元/㎡,相差53元/㎡,下降了0.86%。

年6月和年6月该区的均价分别为元/㎡和元/㎡,相差元/㎡,上涨3.9%。

年6月的均价与疫情前1月均价元/㎡相比,相差仅3元/㎡,基本上持平。

卫东区

相对于其他区域,平顶山卫东区的房价受疫情的影响较为严重,从3月份开始下滑,一直到6月份才有了上涨的苗头。反观年上半年的走势,卫东区房价上下浮动得相当大,形成了山峰线,但半年期依旧是上涨状态。

年上半年和年上半年,该区的均价峰值分别出现在2月和6月,分别为元/㎡和元/㎡,相差元/㎡,上涨8.7%。

年6月和年6月该区的均价分别为元/㎡和元/㎡,相差元/㎡,上涨4.8%。

但6月的均价与疫情前1月均价元/㎡相比,还相差元/㎡,显然还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高新区

大家都知道,平顶山高新区目前仅有两个楼盘在售。

从年上半年价格走势图和年上半年价格走势图来看,高新区的价格是“一盘动全区动”。年上半年,整体房价由5元/㎡上涨到元/㎡,每平方米上涨了元,年上半年,高新区房价由元/㎡下滑至元/㎡,每平方米回落了元/㎡,并且,从5月份开始,平顶山高新区的房价开始横盘,连续3个月均为元/㎡,依旧为平顶山市内五区房价的价值洼地。

年上半年和年上半年,该区的均价峰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3月,分别是元/㎡和5元/㎡,相差元/㎡,上涨7.3%。

年6月和年6月该区的均价分别为元/㎡和元/㎡,相差元/㎡,上涨3.0%。

与卫东区的情况一样,高新区6月的均价与疫情前1月均价元/㎡相比,还相差元/㎡,也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截至发稿之日,年的7月也即将翻页,7月的房价业内人士是否已经心中有数?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zy/11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