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书法中的兰叶撇它与柳叶撇有
撇画一般处于一字的左侧,它活泼舒展、出锋劲健、风韵潇洒、遒劲有力,是一种美观且重要的笔画,直接关系到字的重心和神态。撇画之中,经常会见到“兰叶撇”一词。其出处,似最早见于《书法正宗·点画全图·撇法》,作者清代四库全书篆隶总校蒋和说:“兰叶撇,撇有宜以尖接者,如‘未’、‘東’之类。” 那么,什么是“兰叶撇”呢? “兰叶撇”是一种两头尖中间宽的撇画,因形似兰叶故而得名。当然,也有人觉得它像柳叶或两头尖的月牙,因而称其为“柳叶撇”或“月弯撇”。兰叶撇亦似“钩镰势”。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云:“钩镰之势:偃笔而下,偃笔而收,两头尖锋,如钩镰之形也。‘月’‘舟’等字用之。” 从书史角度看,“兰叶撇”属于“掠”法的一种。“永字八法”中,称长撇为“掠”,短撇为“啄”。撇画是由右上向左下伸展的一个点画。“掠法”如飞鸟下翔,快而势锐,线条忌单薄。下段要丰实,力送撇尾尖端,如木梳梳发,力送发梢。(唐张怀璀《玉堂禁经用笔法云:“掠须笔锋,左出而利。”) 因为身形细长、虚入虚出,“兰叶撇”常作为起笔或在字左侧采用,上下结构或独体字也比较适合。书写时,因为兰叶撇的头是尖的,所以要顺锋入笔,向左下方行笔,毛笔逐渐下按,与纸面接触越来越多,再慢慢提笔,末端收笔要慢,力要到笔尖。 “永字八法”称撇为“掠”,有强调运笔决然,不能犹豫怯滞之意。因此“半叶撇”要姿态舒展、犀利多姿,既如兰叶般优雅潇洒,又像象牙般坚挺强健。书写时速度要由快到慢,再由慢到快,用笔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中间不要停顿,应一笔写成,且有一定的弧度。收笔时要将力量送至笔尖,不可草率将笔甩出,成鼠尾之病。 《笔阵图》中,卫夫人认为毛笔在书写时是在模仿世间的万物,故而以各种物象来形容笔法。对于撇画,卫夫人的描形容是“陆断犀象”——如利剑砍断犀牛角、象牙似的峻利(《说岳全传》第十一回:“凡剑之利者,水断蛟龙,陆剸tuán犀象)。可见兰叶撇虽然优雅,亦须有力度之美。它与“竖撇”的主要区别在于起笔,与“回锋撇”的主要区别在于收笔。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许多撇画(如“竖撇”)在起笔上多采用切入、顿笔下行的写法,以调正笔锋,表现撇的劲健;但兰叶撇则在起笔时尖锋直入,中段饱满,收笔飘逸迅速,轻重变换之间颇有一唱三叹之妙。 从书风来说,兰叶撇非常适合棱角分明,清俊刚劲的欧体使用。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字形狭长,笔画粗细比较匀称,不像颜体字粗细对比很强烈。这是值得人们玩味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zy/11623.html
- 上一篇文章: 好吃又开胃的茄汁日本豆腐,卖相一般,口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