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之光
乡村教育之光 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9名同志被授予“七一勋章”。64岁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是其中一员,并作为代表作了发言。 01她在发言中说:“我从东北到云南支边,成为一名教师。在无数次家访中,看着一个个山区女孩因贫困失学,我心痛到无法呼吸。我体会到,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于是,我决心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点亮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梦想。” “山区”“贫困”“教育”“命运”“梦想”,当这几个关键词穿过我的耳膜时,我的思绪瞬间活跃了起来。 02“老龙湾,两头尖,顿顿吃饭把门关,苍蝇叼不去个肉蛋蛋。”这句俗语是我小时候“川里人”经常笑话我们龙湾村人穷和抠门的。“川上”有平坦的土地,可以大规模种植,尽管缺水,但尚能填饱肚子;而龙湾村受地势条件限制,虽然毗邻黄河,但耕地有限,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土地少之又少。当地人因地制宜,大多数地都种了果树,但山路陡峭,苹果很难运输出去,所以缺粮食几乎是家家户户的难题。在贫穷的农村长大的姐姐,跟爸爸去兰州卖了一次苹果,回来后,有感而发写了一篇作文,作文里写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飞出这个穷山沟沟!”后来她做到了,从龙湾小学到景泰二中、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广东省科学实验室,从小学生到博士后,教育赋予她力量,助力她实现了梦想,改变了命运。 03我一出生就被爸妈送到“川上”姥爷家,从小衣食无忧。我妈妈姊妹六个,起初家里日子困难,饭都吃不饱。后来日子渐渐好起来了,最小的小舅还上了大学。 四姨在家里排行老四,初中毕业后,她本打算回家务农。恰好村里缺一个代课老师,于是四姨成了一名乡村代课老师。那年,她19岁。这一干,就是32年,从青丝到花白头发。去年,51岁的四姨终于转正,成了一名正式编制内的乡村教师。 起初四姨代课时,学校里有一百多位学生、十几位老师,后来学生一天天少了,学校面临着可能要被撤掉的命运。最后学校剩四姨一位老师,开始了一校一师一班的代课时光。四姨的家在邻村,每天早晨她在晨光中骑着自行车来打开校门,夕阳里送走学生后锁上大门,骑自行车离开。寒来暑往,风雨无阻,我不知道她怎么度过那段漫长的时光。期间听四姨说学生又少了,剩下两三个娃娃了……不想代课了,工资太低了……可是不代课这几个娃娃怎么办?能转走的人家都转走了,这几个都是爸妈没本事转不走的,学校撤了,娃娃就没学上了…… 最终,学校还是被撤了,和远处一个村子的学校合并在了一起。四姨想这次可能不让她代课了,她已经做好了在家务农的打算。但教育局仍然继续聘用了她,四姨犹豫了些许时候,最终还是走上了讲台,没有摆脱当一名代课教师的命运。 当我和四姨谈起她当时的决定时,四姨说当时还是很犹豫的。起初代课的时候,一个月块钱,后来块也拿了很多年。那个时候村里妇女去县城打工,一天就有块钱,人家出去打工顺便还能把娃娃转到城里读书……后来涨了一些,涨到了块,如果不能转正的话,这个工资就要一直拿下去,拿到哪一天人家不要了就拉倒。 四姨开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zy/10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舌尖上的马耳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