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市首个农业特色强镇,唐先的生态环境和农耕文化底蕴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近年来,唐先镇党委政府立足农业特色,壮大农业产业,推进农旅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唐先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上一期,姐妹花记者来到唐先镇秀岩村,在这里尝美食、住民宿、摘葡萄……感受高品质的的农村慢生活。前些天,姐妹花记者来到位于太平湖畔的太平新村,这里是太平鲜莲的主产区,优异的水质和肥沃的土壤成就了美味的菱角与莲子。

  这一次,记者跟着村民,一起下塘采菱、采莲,体验了一番来自盛夏湖畔的丰收滋味。

姐妹花记者与吕林台在莲塘中采莲

姐妹花记者和吕林台一起在塘中采菱

莲塘中的并蒂莲蓬

刚采上岸的红菱色泽诱人

记者和吕林台展示一起采的红菱

弯弯菱角大丰收如何采摘大讲究

  28日上午,姐妹花记者来到唐先镇太平新村,村民吕林台正站在自家的菱塘中,弯腰采摘菱角。

  “你换上那条下水裤,从边上小心下来就好。”见到记者,吕林台抬头招呼道。

  姐妹花记者穿着一条男士的下水裤,小心翼翼地从菱塘边下水,踩到底后发现水大概到膝盖处,塘水透过下水裤冰冰凉凉的,还蛮舒服的,记者心中松了一口气。

  学着吕林台的样子摘了几个菱角后,记者欲走向更远处,但发现两只脚被陷在塘泥里,像被塘泥吸住似的,很难拔出来。记者扶着旁边的棚杆,才慢慢地抽出脚。好在记者对陷进泥塘早有心理准备,这并不算什么难事。

  “站在菱塘里采菱不能像在平路上一样行走,要先将脚尖点下去再落脚跟,起来时则先抬脚跟,否则在里面乱动容易越陷越深。”经吕林台指点后,记者找到了落脚的技巧。

  采菱看似不是件多有难度的事,但要凭肉眼辨别菱角老嫩,真正采摘得当就需要一番学问了。

  吕林台拎起一株菱禾,将长在底下的菱角一一分辨给记者看,“这只与菱禾连接处发黑的,是较老的菱角,这只两头尖尖摸着软软的,则是嫩菱角。”吕林台告诉记者,一般采菱都会分类采摘,以满足不同的顾客需求。

  永康人喜欢生吃嫩菱角,也喜欢把老菱角煮着吃,菱角越老口感越粉。嫩菱角口感较脆,姐妹花记者剥开一只刚采上来的菱角品尝,味道十分鲜甜。除此之外,菱角的老嫩也可以用一个小方法来辨别:将菱角放到水中,飘浮在水面上的是嫩菱角,反之则是较老的菱角。

  由于菱角根部蔓延在水底,所以采摘时也要注意是否会伤到菱禾。正常气温下,菱角在开花后15天成熟,菱农每7天可以采摘一次,今年最贵时卖到过元一公斤,但这背后,却积攒了菱农们大半年的心血。

吕苏恋正在分拣红菱

吕林台向记者讲解莲蓬的采摘知识

打包好的莲子和菱角即将发往上海

不嫌跑腿路费高只因鲜莲味道好

  正采着菱角,吕林台的手机响了起来,原来是妻子刚刚接到了太平莲的订单,吕林台采完身边的几株后,便招呼记者起身一起去采莲。

  “又是上次那位女士打来的,前几天她刚找跑腿过来买过莲子,听说跑腿费要元。”前往莲塘的途中,吕林台打趣道,“这次说是叫了出租车过来买,打的去城区的太平莲子可是身价翻倍咯!”

  的确,按照现在的鲜莲价格来算,一公斤剥好的莲子大概售价52元左右,这位顾客买了2公斤花了元,跑腿费却花了元。这样的做法让人听起来觉得有趣,恰也证明了太平鲜莲的影响力。

  “莲塘不比菱塘,荷梗表面粗糙,很容易划破皮肤。莲蓬的老嫩根据莲子凸出的多少来判断……”吕林台说完后叮嘱了记者几句,就赶紧往莲塘深处走去,好尽快完成刚接的鲜莲订单。

  下了莲塘之后记者才知道,采莲比采菱难度要高很多。平时大伙在岸上看莲蓬总是长得非常明显,但人一下到水里后,莲蓬几乎都高于正常的视线位置,身高一米六多的记者在莲塘里才发现,与其说下塘采莲,对于新手而言不如说是下塘找莲。

  一张张硕大的荷叶遮挡了视线,盲目走又怕伤了荷梗影响莲蓬,身边的莲蓬又好似太嫩不能采摘……记者走来走去,纠结地采了几个莲蓬后,发现吕林台已从身后回来,手中握着一大把莲蓬。

  短短三四分钟,吕林台已经从莲塘的另一边折返回来,而姐妹花记者手中却只有了了几个莲蓬。

  “前些天受台风影响日均气温低,也是塘里成熟莲子不多的一个原因。”采够莲蓬后,吕林台立马上岸回去剥莲子。不一会儿,刚从莲塘中采上来的鲜莲就“坐”上了出租车,往城区方向去了。

  太平鲜莲名声在外,加之近些年唐先镇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吕林台家的莲子早已不愁卖。加之多年来对种莲事业的专注和研究,吕林台家的莲子品质越来越好,通过   吕林台的妻子吕苏恋告诉记者,莲子要尽可能现采现卖才够鲜甜。下午的莲子采摘量要根据当天的销售情况进行把握,大概三四点钟莲子上岸后,会被装进有冰块的泡沫箱里,寄往各地。

  “今天下午四五点钟从唐先发出,明天一早就到上海客人手中了。”正如吕苏恋所说,物流业的发展,让太平鲜莲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有了更广阔的销路。

记者手记让太平莲变成致富莲幸福莲

一亩莲塘可收获多个莲蓬,剥好的莲子最高时可卖到元一公斤。如此可见,生长在太平湖畔的太平莲如今早已变成了农民增收、带动共同富裕的“致富莲”。

  记者从唐先镇党委政府了解到,除了聘请省级农业专家进行讲座提升产业专业化水平以外,目前,该镇正着力打造农业区域公共平台,以品牌价值带动农产品的附加值,以农旅融合促进农民增收。如今唐先农业正在不断探索多元发展模式,太平湖畔的的太平莲不仅是“致富莲”,更是成为绽放在人们心头的“幸福莲”。

融媒记者胡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yx/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