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一个静与动完美结合的时节,它像一个天使,踏着愉快的脚步,翩翩来到人间;它又像一位花样年华的少女,鼓动着飘逸的风情;它还像一位画家,涂满了蓬勃的色彩;它更像一首瑰丽的诗,如梦般甜蜜,如酒般香醇。回忆就像是挂满枝头的茂盛,俯身大地,沁入心脾。回忆,总是那么美好,甜蜜、劳苦统统都在其中,流连在回忆中,自己好似时光的旅者,看着时光隧道两旁的人们,看到了过梦开始之处,那个遥远而熟悉的地方。

儿时生活的小镇它是宁静的。枯水期三面环水,一面还不通路;淼水季节它四面环水,几乎隔断了与外界的往来,唯一通向外界的只有每天两班的水上客船,分别可通向南昌、永修、都昌等地。镇上生活着近多名吃商品粮的居民,大部分是亲连亲,故连故,俨然像是一家人。偶尔看到吵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家几只碗,几双筷子都清楚”……

小镇它是悠闲的。镇上居民特别热情好客,也尤其注重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春节期间邻里亲戚走动频繁,家家户户喜好办“春酒”,你请我一餐,我回你一顿,年头吃到年尾;办喜酒,一般都是中午吃了晚上还得吃,晚餐称之谓吃“零盘子”,也就是以午餐剩下的菜为主。鸡(扣鸡)、肉(红烧肉)、鱼(红烧鱼或鱼块)、粉(炒粉丝)是主菜,糊羹汤必不可少。8菜1汤是基本,“脸面一点“(即加劲的意思)就有12菜、14菜或更多菜1汤。几杯三花酒下肚,唾液乱飞,吹牛唆泡很是得意,好一派“喝酒前是吴城的,喝酒后吴城是我的”恢弘气势……

小镇它是热闹的。清早集市上、店铺里叫卖声不断,“白糖糕”、“二来子”(回锅的老油条)、“油香”(两头尖,中间圆,馅儿是糖)等是吴城的名点;每年的“物资交流”活动(即集中各式商品在供销社门口降价促销),人头攒动,争相抢购,好不热闹;正月十一“龙灯”起舞至元宵节,走街串户,所到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一派节日气氛……

小镇街上的路,多半是麻石条铺就,看似横纵捭阖却又不失阡路的章法,踏步在这条石路上,能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每一块略显不平的条石上,记载了多少前人的脚步,仿如走进深远,和岁月一起体会前人的艰辛付出;那石与石之间的青苔,就像线装书的装帧线,把每一页历史纵贯在一起,供行人细细品读……

小镇赋予我的所有记忆,都是在渐行渐远的流年中铺开,然后又在某一个节点将我遗忘,一点一点。然而,流年是不会老去的,能老的,只能是磨旧的人心。对于小镇,我们宛如初见,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岁月是一条无声的河,人生就像漂在河中的一叶小舟,有时穿越在绿草青青的草原,有时又穿行于狭窄的山谷,既有平缓舒畅的悠游,又有惊心动魄的摇摆。快乐也好,忧伤也罢,终将随着奔腾不息的流水,归入无际的鄱阳湖。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行走的过程,于是就有了漂泊一词,不断的流离漂泊,一站又一站,一程又一程,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到了最后,不能忘记的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常常侵入夜梦的小镇……

我的小镇,我的家!

本文原标题《恬静的小镇,淡淡的记忆》,于年5月1日发表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yx/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