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这样评价南唐后主的词——“粗服乱头,不掩国色”。我认为这句话用在猴魁上很贴切。她不事雕琢,却以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的昳丽形貌让你沉醉其中;她不矜不伐,却以骨子里携带的馥郁兰花香气让你经久难忘。她虽没有附近江南茶的温婉精致,朴素无华的美却亦足以打动人心,落落大方,浑然天成。安徽黄山猴坑,是太平猴魁的核心产区,太平猴魁茶园土壤肥沃,三面环湖茶园就生在这山水之间。太平猴魁茶,太平是该茶产区县的名称。猴魁是茶的名称。“魁”这个词来自于茶农的名字-王魁成-他在19世纪初发明了它。魁也意味着大或主。高档中国绿茶通常小而精致。不是猴魁茶。以其大叶子和花蕾而闻名。太平猴魁的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沃,云雾笼罩。太平猴魁的采摘十分讲究,一般在谷雨前后开始采摘,立夏前停止,每3—4天采一批。采摘天气一般选择在晴天或者阴天中午前,采摘时间较短,每年只有20天左右的时间。一般采摘从每天上午的6—10点进行,清晨朦雾中上山采茶,雾退即收工。采茶时还要做到“四拣八不采”,四拣是指:一拣坐北朝南阴面山上的茶叶,不拣阳面太阳照射山上生长的;二拣高处生长芽叶,不拣低处生长的;三拣生长旺盛的茶树上粗壮、挺直的健枝,不拣细弱枝条上的叶子;四拣枝上一芽二三叶初展的芽尖。八不采是指:无芽的不采、大不采、小不采、瘦不采、弱不采、有虫食的不采、色淡的不采、紫芽的不采。经过这道工序后,把刚收回来的鲜叶再次分拣,折下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的“芽尖”,挑出肥壮多毫,匀齐一致,叶缘背卷,芽尖和叶尖长度相等的才能用来制作“猴魁”。上午采、中午拣,上好的太平猴魁必须在采摘当天完成加工制作。特级猴魁茶的每一片茶叶都需要人工捏制定型,俗称“捏尖”。对鲜叶原料要求如此严格,措施如此过硬,超出任何名茶。外形:太平猴魁扁平挺直,叶片长达5至7厘米,这是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的结果,是太平猴魁独一无二的特征。每朵茶都是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俗称两刀一枪,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说法。冲泡后,芽叶成朵肥壮,有若含苞欲放的白兰花。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独具一格,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的特色。颜色:太平猴魁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冲泡之后,叶底嫩绿明亮。香气:香气高爽持久,太平猴魁比一般的地方名茶更耐泡,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高级猴魁有持久的兰花香,独具“猴韵”。滋味:太平猴魁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时即使放茶过量,也不苦不涩。有人云其“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用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太平猴魁品质按传统分法:猴魁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为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传统尖茶。太平猴魁茶叶性味甘,苦,微寒。茶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达多种。具有抗菌、抑菌作用、减肥作用、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等功效。

猴魁冲泡使用用下投法,最佳器具是玻璃杯。温杯、投茶、润茶、冲泡,3克茶,90度水温,毫升水,闻之有兰花香,品之醇厚回甘,“猴韵”悠长。

-END-

图文编辑I余大白

以茶为名,请您留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yx/5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