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中华美食北京篇
几日不见,小编又带着满满的美食走来咯!上回说到,老北京小吃十三绝的前六绝,那后七绝都是些什么呢,且听这回分解! 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下) 7.面茶 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卖。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儿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的。面茶的材料也很简单,需要小米面或糜子面、芝麻酱、香油、花椒、咸盐。首先,用擀面杖把花椒碾碎,然后放入少许咸盐拌成花椒盐。然后在芝麻酱中倒入少许香油。接下来就可以下锅了,把适量的小米面或糜子面倒入锅中,用少许的凉水调成面糊。等到面糊调匀后,再加入适量的水。接着就可以上火熬制了,熬的时候要不停地搅拌,否则很容易粘锅。等到快开锅时改小火接着熬,用小火熬制的时间可以稍长些,不过仍然需要不停地搅拌。当面茶已经很粘稠,又很容易倒出来的时候,就可以关火了。然后在盛好的面茶上浇上一层芝麻酱,再在芝麻酱上撒一些花椒盐,这样一碗老北京风味小吃——面茶就做好了。 8. 焦圈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油香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种古老食品。宋代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诗,相传是中国第一首产品广告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也有记载:“人少盐,牵索扭捻成环钏之形,油煎食之。”焦圈可贮存十天半月,质不变,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来人们喜爱的食品。 9.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馓子麻花颜色棕黄,质地酥脆,香甜可口。事先将矾、碱、红糖、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搅和均匀,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将麻仁用开水拌起来,将小剂粘上拌好的麻仁,挫成10厘米长的小条码在盘中,码3至4层再饧着。饧好后,拿起两小条用手挫成均匀的长绳条2根,对头折两个来回成8根,两头捏在一起,成两头尖、当中大的枣核形或扇形状,用油炸熟即成。炸时锅内花生油五成热,拿着馓子麻花的捏头处,将坯子下入油锅来回摆动使其定型,炸成棕黄色即成。 10. 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它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水开后,改用小火,将面粉倒入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白变成灰白,不粘手时,取出稍晾成烫面。白糖和香草粉用水化开,适量鸡蛋液在碗内搅匀,分几次加入烫面中,最后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匀。锅内倒花生油或生菜油,也可用牛油。旺火烧至冒烟后,改用小火,此时将揉匀搅拌好的面团,克分成40个均匀小球,入油锅前用手摁成圆饼,逐个下入油中,待饼膨起如球状,并呈金黄色时捞出,滚上白糖即成。 11. 蛤蟆吐蜜 蛤蟆吐蜜又称豆馅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12. 姜丝排叉 姜丝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有酥、甜、香的特点,食用时有姜味。南城南来顺的姜丝排叉在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称号。据《天桥小吃》作者张次溪先生说:“旧天桥有专门卖小炸食的店家,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纸包装,加上红商标,是过年送礼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对这种小炸食前人还有诗称赞说:“全凭手艺制将来,具体面微哄小孩。锦匣蒲包装饰好,玲珑巧小见奇才。”过去天桥卖这类小炸食的还要吆喝:“买一包,饶一包,江西腊来,腊秦椒。大爷吃了会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脚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样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小孩听到了,都喜欢去买。 13. 炒肝 根据记载,炒肝作为北京传统早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问世百余年了。炒肝是由开业于清同治元年的会仙居发明的,是在原来售卖的“白汤杂碎”基础上,去掉心和肺并且勾了芡,从而形成流传至今的炒肝。年,另外一家炒肝老店天兴居在会仙居对面开业,因为选料更精、采用味精、酱油等当时的新式调料代替原来的口蘑汤等,生意逐渐盖过了会仙居,年两店合并,就只剩下天兴居的招牌了。炒肝的做法很简单,将洗好的肥肠切段煮熟,出锅前加入肝片、味精、酱油、醋、水淀粉及蒜泥等,具有汤汁油亮、蒜香扑鼻、肥而不腻、稀而不澥的特点。因为蒜泥很细,故有"吃蒜不见蒜"之说。正宗的吃炒肝方法既不用勺子也不用筷子,一手托着碗底,转着圈嘬,好处是肠、肝和芡汁分布均匀。 小编真的不得不感叹,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走出了北京胡同儿,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走进山城重庆,去找寻不一样的中国美味。下期不见不散哦! 数据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jg/6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冬吴相对论期中国商业趋势之
- 下一篇文章: 洪叔讲古说说那些年端午节龙船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