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喜

#嘉兴#

家附近的水上巴士

1

新年到来前的一天,我坐上了家附近的水上巴士,望着三塔湾涌动不息的浪花和两岸蜿蜒的绿带,既兴奋又激动。

想起我担任嘉兴市政协委员时,在年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以提案形式第一次提出开设水上巴士的建议。

距今13年,美梦终于成真了。

嘉兴是水城,自古就有“八水绕城”之说,而经过水关通向城里的则是蜿蜒曲折的河道。市河两岸,民宅稠密多楼房,沿河窗棂相对、河埠相应,帮岸上水影晃动,马头墙倒映河中。

古城有许多高墙大院、深巷窄弄,长长的石板路和古老的石桥把它们相连在一起,就像现在的月河街、双魁巷、芦席汇,尽显江南人家的灵秀与妩媚。

2

老底子,农民进城卖菜,就是划着小船从不同方位的水关进来,沿市河叫卖。每天清早,近郊的农民就摇上小木船,船头放着刚采摘的青菜萝卜之类的蔬菜,船舱里堆了桑柴、麻秆这些柴草,一路摇一路卖。

七星、塘汇卖大头菜、雪里蕻菜的农民,船头上则放几只咸菜甏。许家村的渔民,船头上放个菱桶卖鱼、卖虾、卖大闸蟹。南湖菱上市时节,他们就在市河里边摇边喊:“南湖菱要哇,老清早采的南湖菱……”夏天,还有卖西瓜的船摇到城里来。

我7岁那年,父亲把家从中基路小猪廊下搬到了城西的老水关边上。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城西的环城河是城郊的分界线,河东是老城区,河西是阡陌纵横的田野。水西门南侧的物资局仓库、粮食仓库、嘉兴米厂连成一片;北侧是嘉兴红建和电力公司的仓库,过勤俭路是烟糖公司的仓库和货运站、木帆运输站、航快站的所在地,三个航运站的木帆船、航快船、铁驳船停满了码头。

河对面是木帆运输站和货运站的船厂,以及停满竹排的竹行。印象最深的是货运站船厂还造小汽艇,为赶进度,造汽艇时往往连夜施工,焊光不时照亮夜空……

那个年代环城河是主要航道,水流也比较湍急,来往客轮货船和装着农副产品的水泥船来往穿梭,一片繁忙。

特别是几十吨的铁驳船很是威武,农村的水泥船常被它们挤在一边。农忙时节,装满稻谷的水泥船把粮食仓库的码头围得水泄不通,再加上装砻糠的木船、运大米的船队,夹杂着轮船的汽笛声、船老大的叫喊声、水泥船的骂娘声,构筑起江南水城一道别样的风景。

我下乡插队时,有一次跟着关云大哥到中基路的小猪行捉小猪猡。我们摇着水泥船沿着新塍塘经过栅堰就到了环城河,船就停在小猪行的河边。小猪行臭气熏天,小猪猡不时嚎叫着,这是准备养到过年用的年猪。中基路一带,除了来捉小猪猡的,还有到东栅化肥厂买废氨水的,在供销社买扁担箩筐和锄头铁搭的农船都会停在河边。

有一年深秋,从自留地收过番薯后,我和关云大哥摇着水泥船沿环城河叫卖。这是我第一次看环城河沿岸的街景,环城河东端和南端一带,沿河多是杂乱无章用乱砖堆砌的矮房子,显得破旧而又零乱,昏暗的灯光从窄小的窗口流泻岀来,只看见老人和孩童的身影,这是漂泊四方的船民为子女读书择空地自行垒墙而建的房子。

沿河的许多地段,不是仓库、堆场就是吊机、码头,停满了装缷石子、红砖、煤炭的货船,上货、卸货,特别繁忙。东门嘉禾桥边上的老轮船码头则停满了准备第二天运送旅客的客轮。

3

二十世纪末,市里陆续开挖了北郊河、南郊河,运输船从城内移到了城外,环城河立时清静了下来,三塔湾的帆船不见了,市河里的拖轮没有了,乡下的水泥船也淘汰了。

前些年,政府在改造环城路、拆除棚户区后,又加大了环城河两岸的绿化美化。

只要从环城河绿道走上一圈,你就会欣喜地发现,环城河绿化带遍布大小草坪、各色灌木、各种乔木,组成了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各节点上的碑亭、古桥、廊棚、老宅、牌坊、群雕、展馆,诉说着江南古城千年迤逦而来的历史记忆,缀连岀东方水都从容典雅的旖旎风光。

多年前,我到意大利威尼斯游览,坐在两头尖尖的小船上,沿着水巷游了一圈,实在感觉不到水城的灵秀与美丽,泛黄的河面上散发着酸臭的气味,狭小的街巷显得破败而没落。

威尼斯留给我的印象,远没有书里介绍的那么令人神往。我总觉得,如果嘉兴的城墙没拆,如果市内的湖河没填,如果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仍在,在东方国度的江南,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水城,那将会令世人惊叹!

嘉兴曾被郭沫若赞誉为“东方威尼斯”。

曾几何时,古城的许多河道被填,改成了四通八达的马路,但江南水都的神韵仍在,水城还是千年流传的水城。

环城河依然波浪翻滚,奔腾不息;南湖轻烟拂渚,苍茫迷蒙;子城保留完好,成了千年历史的根记;瓶山苍翠葱茏,神韵依然;天主教堂的钟楼尖顶直插蓝天,尽显对外来文化的包容。

还有月河的石板弄堂、梅湾街的粉墙黛瓦,更让我思念起水城的大河小浜。

4

我退休后,经常沿大运河的绿道散步,坐在城西环城河边的西驿亭里,回想着当年各种船的碰撞与船老大的叫喊,追忆着水门内的月波楼、嘉禾亭、古井寺。

望着静静流淌的运河水,空荡荡的河面似乎太静了,这让我有点失落又遐想无限,那些记录古人风雅情趣的亭台楼阁虽然已经不复存在,可我还是喜欢坐在这里看人们悠闲地钓鱼、漫步、打拳,老少追逐着在草坪放风筝。

历史的时空改变了,不变的是住在运河岸边的我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这次乘坐水上巴士,看到运河边的健身栈道代替了拉船的纤道,高楼林立的漂亮小区取代了低矮破旧的棚户,绿树成荫的校园替换了尘土飞扬的码头,我的思绪不禁又回到那天真无邪的少年时代。

时光缱绻,岁月常在。忆往昔,我们在环城河里尽情地嬉水,吊住船尾的麻绳激荡浪花,沉入水底摸河蚌,蹲在河边钓鱼虾。

早上拿着花铅铁桶拎水、晚上提着杭州竹篮洗碗仿佛就在昨天。虽然那份穿越半个世纪的记忆充满着美好、幸福而隽永,如今一碧数里的绿带、碧波荡漾的水面和巍然屹立的三塔、重新矗立的牌坊、血沁入石的血印柱、苍翠葱茏的岳王祠,以及城南公园的通越阁、月河老街的弄堂码头,还有分水墩、秀城桥更让我欣喜。

毕竟,挤着几代人的破房旧屋、码头吊机巨大轰鸣声和拉人力平板车弯曲的身影,随着运河水的流淌,已永远成为历史。

是的,如今的夏夜,我再也不用拿着蒲扇坐在环城河桥上,边驱赶蚊虫乘凉,边看造船的焊花,以及数着永远也数不清的星星,而是在湛蓝的星空下,在霓虹与喷泉交相辉映的古运河边,品味似水流年的岁月静好,感受水都绿城的青春脉动。

水城啊,家乡的水城,又活在了江南人家的心中。

--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gx/1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