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画唐诗第一辑
都说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对于唐诗 古人将当时的所思所想转为文字 今人 这些孩子们 又从文字中来解读 用画面来诠释 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 我们没有诗人的经历 不曾感受过诗人的喜怒哀乐 但并不影响孩子们对这些文字的理解 再理解 再创造 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绪 独特的艺术视角 值得期待 特别感谢金鸡湖学校的钱怡佳老师 对孩子们的画作出了仔细认真的点评 什么是新荷 怎样理解登岳阳楼 点评的本身就给大家展现了一个个精彩的画面 好吧 迫不及待进入主题 第一首《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绘画:李予祺(小学二年级) 钱老师点评: 寥寥几笔,水波荡漾,柳条摇曳,颇有春天的感觉。燕儿斜飞,穿过柳条,生机勃勃。若柳叶能画得更“细”些,那么便与诗中“不知细叶谁裁出”更贴切,也更符合自然物候。 第二首《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绘画:李予祺(小学二年级) 钱老师点评: 空中一轮红日高高挂起,十分显眼。池塘里蜻蜓点水,波纹浅浅。夏天的特质跃然纸上。但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时的清新景象。新荷的荷叶卷曲,两头尖尖,“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荷”指的是荷叶。新荷初出水面,绿嫩的叶子似睡眼未开,一只小小蜻蜓已飞停在上头。“才露”“早立”四字,注入诗人观感,融情入景,妙趣天成。 李予祺小朋友的两张画 我更喜欢第二张 粉色的荷花 碧绿的荷叶 用色很清新 难得的是还不忘在荷花与水相接的地方画出涟漪 静态的水面 感觉到了动态的风儿吹过 还有蜻蜓点点 生机勃勃 如果云朵表现的再自然些 一定会更好看哦 第三首《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绘画:俞诣诗(小学二年级) 钱老师点评: 小朋友的画中,岳阳楼很壮观,金碧辉煌的。湖水里,一条小舟漂泊着,呼应了诗中的“老病有孤舟”。杜甫的这首诗,其实境界十分广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句极写了洞庭水的广阔无垠、烟波浩淼。图上只画出了洞庭湖水一角,有些遗憾。诗人在登岳阳楼时,由眼前景想到家国天下,想到唐王朝的分崩离析,想到自己孤苦漂泊,因此才会“凭轩涕泗流”啊。 看到这幅画的第一感觉 画得真的很用心 如果是我 一定会偷懒不选这个题材 再看看这幢楼的细节 五彩的大门 镂空的门窗 粉饰的墙面 就是远远的船也是有装饰图案的 不过呢 整体这样小的船 应该很遥远 小朋友以后可以观察下 这么遥远的船究竟能看到多少细节之处呢 当然 用心之处还有几根柳条 本来空无一物的湖面 顿时有了生机 呀,看这小鸟还在唱歌 五线谱上的歌哟 第四首《咏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绘画:沙溪成(小学二年级) 钱老师点评: 《咏华山》一诗写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小朋友的画中也突显了华山的奇高。两道瀑布飞流直下,十分壮观。红红的太阳画得大大的,表明离得很近,与“举头红日近”十分贴切。那么,“回首白云低”呢?如果在山腰间画上朵朵白云,就更能表现出山的高峻啦。 这幅画的创作过程 我一直在边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zz/10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少儿国画教程柳条鲇鱼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