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部分内容为转载

一说到“滇橄榄”这三个字,云南很多人嘴里马上涌出酸涩后回甜的味道。

以前,昆明城里有山民挑着来卖,现在,只能在州市小县城里看到了。

滇橄榄的味道很有特点,它入口苦涩,久嚼来甜,小时候智商较低的我比较怕吃,常常逃避大人劝吃的好意。

但当我长大成人,经历了生活的沧桑,现在我对滇橄榄是不抗拒的,而是喜欢的。滇橄榄,也称余甘子,是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余甘子的成熟果实。别称橄榄、油甘子、望果、青果等。

《唐本草》称之为庵摩勒,余甘,《南方草木状》谓“树叶细,似合昏,花黄,食似李,青黄色,核圆作六七棱,食之先苦后甜”,《本草纲目》称之为庵摩落迦果,载有“其味初食苦涩,良久更甘,故曰余甘”。藏药称“久如拉”;傣药称“麻项帮”;古印度梵语称“庵摩勒”等。

滇橄榄在中国栽培利用有余年的历史,广泛分布于国内南方多个省区,云南是野生滇橄榄分布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省份。

作为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滇橄榄在我国中草药和民族药等传统中药体系中,均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滇橄榄(余甘子)为一种常用藏药,与诃子,毛诃子三者在藏药中常被称为“三大果”使用频率很高,在《藏药标准》所载的种藏药成药中,含余甘子的有72种,占总数的25%,卫生部药品标准年版藏药标准所载种成药中,有59种含余甘子,占29%,年余甘子被载入《中国药典》。

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把滇橄榄列为有待开发的小果树,联合国卫生组织也将其指定为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植物之一。国内许多食品专家则把滇橄榄、猕猴桃和山楂并列为中国三大高营养水果。

滇橄榄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尤其维生素C含量—mg/g果肉,最高达mg/l00g,平均含量是柑桔的倍,苹果的倍,比被誉为“天然维生素丸”的大枣和名为“果中之王”的猕猴桃还高;尤其更可贵的是滇橄榄果实中所含维生素C在高温高热下十分稳定,据测定,它经℃4小时,80℃8小时的烘烤,或烈日爆晒20小时后,维生素C仍然保存79%至93%,这是其它果类所罕见的。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科学家于年经过化验分析,发现油甘子里含有一种可令人体细胞增强活力,并可使皮肤舒展张力的特殊物质,具有延缓衰老、减少皱纹的功用。

滇橄榄有“野生维生素王”之称,其味入口略酸,细嚼甘甜,满口生津,回味长久。

性凉,味甘、酸、涩。具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等功能。主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清热降火、解除疲劳、解毒、咳嗽,喉痛,口干等症。

滇橄榄(余甘子)的根和叶也有治皮肤湿疹水肿的功效;橄榄叶还可做保健枕头,皮是提炼重要的栲胶等化工产品的上等原料;滇橄榄还是荒山净化空气、绿化的先锋树种。

最新研究表明,滇橄榄富含大量SOD和有机硒,其甲醇提取物能成功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在人体内外的合成,对亚硝化作用的阻断率在90%以上,能起到防治癌症的作用。

滇橄榄还广泛用于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癌症的防治,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从根本上提高人体脂类分解能力而平衡代谢。因而是人们降脂减肥、抗衰老的最佳天然珍品,被誉为“生命之果”。

云南的滇橄榄并不是全世界人都知道的肚子圆鼓两头尖尖的橄榄,而是一种山野里最低贱的野果,指肚大小,圆形,绿色,内有核,外表有几道暗线将果子分成六瓣或者八瓣。

虽然是不起眼的野果,但也有好坏之分,好的应是核小肉多、筋丝少、涩味轻、离核(就是果肉和果核易分离),橄榄味酸涩,筋丝塞牙,没法果腹,唯一的好处是可生津,并有一股“回甜”,能在嘴里留好几分钟,嚼过橄榄再喝上几口矿泉水,“回甜”会更浓,让你觉得真的是在喝糖水。

“滇橄榄的味道,先苦后甜,正是生活的味道呢。”

盛夏炎炎,,又是一年滇橄榄上市的季节。

这样的味道,是生活的味道,亦是爱的味道……

我爱生我养我的家乡云南陆良,我也爱滇橄榄,我爱它默默无闻为我们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更独钟情于它那令人瞠目结舌的神奇功效。

云南宾川佳泓园艺公司总裁黄文英女士友情提示:滇橄榄偏凉,寒咳要慎用。

记忆中泡得比较多的是梨、滇橄榄、木瓜(不是现在市场上当水果卖的那种木瓜),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酸涩,但泡过之后果子涩味尽除,酸味得到盐的中和,加上略为发酵,会变得比较可口,而且泡果子可以一直放到来年夏天新一轮果子成熟的时候。

如今在昆明的街边小店会有买,但泡得正宗的要到大理、宾川才有买,也许,心里想到就是身体需要,吃了几粒泡滇橄榄便不再担心嗓子上火,吃完了果子,把泡过的水兑上矿泉水,味道很好,绝不输于好喝的冰糖柠檬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zy/8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