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煎饺
双菱路有一家衢州烤饼店,我和同事们经常点他们家的外卖。常吃的有榨菜肉馅儿、葱花肉馅儿、干菜肉馅儿,还有牛肉馅儿,一个个小小的,呈扁圆状,破口的地方还会冒油。他们家的特色在于外皮柔嫩,内里鲜香。一定要点辣口的,一口下去,鲜、香、辣,嘴巴里充盈着碳水的满足感和丰腴的肉香。我们经常一次性点上个一百多块钱,每次都是一抢而空。 去年,有一次酒喝多了,我和Ju瑶从那儿走过,我说你等等,我去买个烤饼。等烤饼的空当,我跟店主聊了会儿。他说,我知道你们的,每次都是点很多,不过有段时间没点了。我说,是,我们现在不在老地方办公了,有时候饿了么打开搜不到你们家,索性就不点了。店主说,那你下次直接电话我,凑足个一百来块钱,我们自己都给你送。 其实,衢州烤饼在我生活中存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以前估摸着也仅在衢州城区范围流行,连我们这些周边县市都没有辐射到。印象里,高中某年,城中路还是哪里,开了家衢州烤饼店,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衢州烤饼。那家店味道还不错,但是不知怎的,铺面越开越小,并且加了炒干粉等杂七杂八的品目,可能江山人还是难伺候。 大学的时候,有一次亮亮,俊池还有牛牛自驾来江山玩。临走的时候,我给亮亮塞了一袋这家的烤饼,让他们路上吃。衢州的辣加上亮亮老杭州的胃,这种奇妙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次持续一个月的胃病。亮亮此后再也没来过衢州。 在此之前,江山我最喜欢的烧饼摊,其实是金华人开的,在民生路建设银行的那个路口。那家烧饼摊真的就只是个摊位,我小学的时候他就支在那儿,一直支到我大学。下雨天的时候,摊主会额外在头顶加一把大伞,平日就那么露天支在T字路口。客人络绎不绝,有垂髫小儿,有青涩学生,也有周边睡眼惺忪的打工人,居民区的老头儿,还有专门开车来买上二十来个的主儿。 我上三四年级那会儿,平日口袋里会有一两块零钱,是我爸妈给我坐三轮车用的。有一天下大雨,我没带伞,当时突然馋虫上脑,特别想吃他们家烧饼,于是我走了得有小半个小时,想用那一块钱换个烧饼吃。等我走到他常驻点的时候,才发现那天他没出摊。我人还被雨淋了个透,回家以后被父母数落了几句。 那家的烧饼是个薄薄的大圆形,表皮酥脆,最好吃的也是加辣的,可能是我衢州人基因里的偏爱。他们家烧饼涨到两块五一只的时候,我曾跟摊主搭过话。他说他是金华那边的,听得几句江山话,说不利索,在揉面团的当儿,他抬头瞟了我一眼,说,估计你没上学我就在这摆了。他脖子上总挂着一条泛着色儿的毛巾,拿来擦汗用的。抬手用毛巾擦去额头上的汗,再从盖着纱布的不锈钢盆子里面捏出一团肥瘦夹杂的肉馅,揉捏间顺势包进面团里,再把面团擀成薄薄的一张,面皮下隐隐透着肉馅儿。手上拍点水,再拍拍生饼子,顺手往炉子里面一贴,成活儿。 不过存在我童年记忆里的,还有更久远的味道。 老家到现在都还有圩(xu)日,我们管赶集叫赶圩。圩市上会有各种日用杂货拿出来售卖---尿素袋子铺在路两旁的地上,上面摆着劣质的袋装洗发露,土烧的瓷碗,还有些是蔬果种子,图书杂志,品类繁多---我在贵州支教那年也赶过一次当地的集,那次我和朋友们来回走了好几个小时的山路,整个人都累成了一滩泥。 圩日只是个引子。以下记忆半真半假,我也不是完全记得真切。 圩日那条街的入口,有一个煎饺摊子,他们家的煎饺,是两头尖中间圆的形状,我百度了半天,觉得用樱桃叶来类比比较合适,大小可能也差不多,一只跟我手掌摊开了差不多大。摊子上,那口黢黑油亮的圆铁盘子同上海人做生煎的平底煎盘一模一样,摊主用个抹泥刀似的平铲压着煎饺,油煎得它表皮焦黄,滋滋作响。那个煎饺皮儿不薄,但也没到包子那么厚,吃起来有点韧劲,一口咬下去,肉香和韭菜香一块儿冲过鼻腔顶到天灵盖。在尚不富裕的年代里,一口这样子的煎饺能让我开心一整天。 后来我们家搬到了江山城区,外公从镇上来看我们的时候,偶尔会买上个十几只韭菜煎饺。他有一只竹编的敞口篮子,下面垫张报纸,里面一排十几个煎饺,像一窝胖乎乎的面团崽子。等他到的时候,报纸已经被油给浸透了。外婆会在吃饭的时候蒸上几只,蒸过的煎饺,表皮吸饱了水分,不复柔韧,软趴趴地,一抿就化,但是那股韭香还是被裹得严严实实。 外公的那只竹篮子像哆啦A梦的口袋,他总能从里面掏出各种东西,有时候是两罐八宝粥,有时候是几根火腿肠,更多的时候,是他的一盒烟,或者是他采买的猪肠,青蛙,鸡杂,青豆,等等等等。 我上初高中那会儿,外公总会搬条竹椅子坐在家门口,面对着集体大院的花坛抽烟,偶尔,他会在面前摆张平板凳,上面照例摊一张报纸,一个人兀自哼着曲儿帮外婆剥剥青豆或者南瓜藤。我沿着路边的台阶走下,迎着他走过去,他抬头看到我,眼睛带着亮,像个小孩儿似得跟我挤眉弄眼:“呀,归啦,今天我们有好菜!” “归”是我们那儿的方言,是回来的意思。 可外公已经走了十余年了,我也很久没有吃过那家韭菜煎饺了。 一只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zy/5996.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必背课文及背诵闯关表
- 下一篇文章: 岭南名医经验1梁其源前辈之杂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