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中药的别名从哪来
白癜风专家彭洋 http://m.39.net/pf/a_9192423.html 中药名称有古今之异、区域之别,或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或彼此混称,或张冠李戴,造成许多混乱。比如三七: 刘道清主编的《中药别名大辞典》收编常用中药余种,收录别名(商品名、处方名)就达2万余个,足见中药别名之多,这些别名到底从哪里来?下面搜集整理了一些常见中药饮片的别名,从15个来源总结,通过图文介绍,很容易认知和记忆。 一、来源于 ●天麻 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根茎。 其原植,“中抽一茎,直上如箭杆,色正赤,贴茎稍之半,微有小红叶,远看如箭之有羽。”《本草崇原》 所以,天麻别名:赤箭。 ●金银花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其花初开时白色,后变为黄色。所以别名:银花、双花。 ●重楼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 因其上层是花,下层是叶,似双层楼,故名重楼。 《本草便读》言“其苗一茎直上,每层七叶,至顶而花。”故名七叶一枝花。(其实不一定是7枚叶,中国植物志记载为5-10枚) 又似古代油灯,所以也叫灯台七,或七叶一盏灯。 ●谷精草 本品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 顶生头状花序,近球形。所以也叫谷精珠、佛顶珠、珍珠草。 二、来源于 ●天花粉 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所以别名:栝楼根、瓜蒌根。 ●大腹皮 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 所以别名:槟榔皮、槟榔衣。 ●阿胶 马科动物驴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所以别名:驴皮胶、驴皮冻。 ●蝉蜕 蝉科动物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所以别名:蝉衣。 ●鳖甲 鳖科动物鳖的背甲。 所以别名:上甲。 ●龟甲 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 过去商品均为腹甲,所以别名:下甲。 ●莱菔子 十字花科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 所以别名:萝卜子。 ●陈皮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所以别名:橘皮。 ●路路通 本品来源于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干燥成熟果序。 所以路路通别名:枫实、枫球子、枫树球。 三、来源于 ●大黄 因其断面花纹,故别名:锦纹。 ●杜仲 因其折断后有银白色丝状物,故别名:丝连皮。 ●木蝴蝶 别名破故纸,见图。 注:《四川中药志》称:四川地区在二百年前以“木蝴蝶”当“补骨脂”。因为据各家本草记载,补骨脂又叫“破故纸”(详见后文),木蝴蝶又名“破故纸”,二者字音相同,故混为一谈。至今尚有地区用木蝴蝶做补骨脂用。二者功效不同,不能互相代用,应注意区别。 ●石决明 古人认为壳上七孔、九孔者良。所以别名:九孔螺、九孔决明。 ●川楝子 其子小如铃,熟则黄色。所以别名:金铃子。 ●钩藤 别名:勾丁、双勾。 ●辛夷 别名:木笔、木笔花。 ●路路通 因其饮片有诸多小洞,所以也叫九孔子。(这里“九”代表多) 四、来源于 ●玄参 别名:黑参。 其实,“玄”字本意即,黑色。 ●胆矾 主成份为含水硫酸铜,别名:蓝矾。 ●山楂 别名:红果。 ●丹参 其表面呈紫红色,故别名:赤参。 ●茜草 别名:红茜根、红根草。 五、来源于 ●鱼腥草 因其特别的鱼腥味。 所以别名:臭草、臭菜。 ●白芷 因其气味芳香。 所以别名:香白芷。 六、来源于 ●五味子 别名:山花椒。 ●乌梅 别名:酸梅。 ●甘草 别名:甜甘草、甜根子 ●穿心莲 别名:苦草、苦胆草。 七、来源于 ●大黄 别名:将军。 陶弘景曰: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也。 李东垣曰:推陈致新,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所以有将军之号。 ●茜草 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所以别名:血见愁、小活血。 ●虎杖 具有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经闭、癥瘕、跌打损伤。 所以别名:活血莲、大活血。 ●墨旱莲 具有滋补肝肾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的须发早白。 所以别名:黑头草。 ●重楼 《纲目》:虫蛇之毒,得此治之即休,故名蚤休。 ●淫羊藿 补肾壮阳,别名:兴阳草。 ●天麻 平肝熄风,别名:定风草。 ●防风 疏散风邪,别名:屏风草。 ●大血藤 活血通络,别名:大血通。 八、来源于 清半夏:用8%白矾浸泡得。 姜半夏:用姜汤加白矾煮得。 法半夏:加甘草汁、石灰浸泡得。 生晒参:直接干燥。 红参:蒸熟后干燥。 糖水:沸水浸后,用排针扎孔,浸于浓糖汁中,干燥。 胆南星:天南星用牛胆汁拌制而成。 焦山楂:炒焦的山楂。 炒椿皮:麸炒椿皮。 枯矾:煅白矾。 酒军:酒炙大黄。 九、来源于 根据中药饮片不同的商品规格,产生的别名。 ●黄芩 别名:条芩、子芩、枯芩、片芩。 ●肉桂 别名:桂通、板桂、桂碎、企边桂。 ●连翘 别名:青翘、黄翘、老翘。 ●三七 别名:剪口、筋条。 十、来源于 中医为简化处方,将疗效相似或能起协同作用的两种或几种联用饮片一起书写。 (勤劳小编已按拼音排序) 川怀膝:川牛膝、怀牛膝 二地:生地、熟地 二地丁:蒲公英、紫花地丁 二冬:天冬、麦冬 二风藤:青风藤、海风藤 二胡:柴胡、前胡 二活:羌活、独活 二蒺藜:刺蒺藜、沙苑子 二决明:决明子、石决明 二母:知母、贝母 二芍:赤芍、白芍 二术:苍术、白术 二乌:川乌、草乌 二芽:麦芽、谷芽 茯苓神:茯苓、茯神 霍佩:藿香、佩兰 焦三仙:神曲、山楂、麦芽 荆防:荆芥、防风 棱术:三棱、莪术 龙牡:龙骨、牡蛎 南北沙参:南沙参、北沙参 青陈皮:青皮、陈皮 全藿香:藿香叶、藿香梗 全紫苏:紫苏梗、紫苏叶、紫苏子 乳没:乳香、没药 桑菊:桑叶、菊花 砂蔻仁:砂仁、豆蔻 桃红:桃仁、红花 桃杏仁:桃仁、杏仁 杏苡仁:杏仁、薏苡仁 知柏:知母、黄柏 猪茯苓:猪苓、茯苓 十一、来源于 主要包括拆字、谐音、简写等。(随意性很强,全看大夫心情) ●字形简写 胡椒:古月 全蝎:全虫 麝香:寸香、射香 石斛:石斗 硼砂:月石 蛤蚧:合介 蒲黄:甫黄 桑叶:双叶 蝉蜕:虫退 秦艽:秦九 罂粟壳:米壳 ●谐音简写 牛膝:牛夕 紫菀:子元(估计是认为“菀”字读yuan) 半夏:半下 茯苓:伏0(是的,你没看错,是阿拉伯数字) 薄荷:卜何 大戟:大吉 藿香:火香、伙香 阿魏:阿味 滑石:化石 柴胡:才胡 藜芦:力芦 枳实:只实 荜拨:必拨 肉豆蔻:肉扣(扣肉、扣肉、扣肉...) 板蓝根:板兰根 白茅根:白毛根 白蒺藜:白吉利 骨碎补:骨碎布 ●缺字简写 薏苡仁:薏米、薏仁 牡丹皮:丹皮 胆南星:胆星 姜半夏:姜夏 骨碎补:碎补 牛蒡子:牛子 王不留行:王不留、不留行、留行 十二、来源于 ●三七 广西田阳县田州镇是历史上三七的集散地。 所以别名:田三七、田七。 ●乌药 浙江天台山出者优。 所以别名:天台乌药、台乌。 ●砒霜 本产自信州,所以别名:信石。 大家都知道砒霜有毒,所以医生开药时为了不让患者看见药名产生恐惧心理,将“信”字拆成“人言”。 ●白术 浙江于潜盛产,别名:于术。 ●苍术 产自茅山,别名:茅苍术、茅术。 ●砂仁 广东省阳春县特产,别名:阳春砂。 ●陈皮 广东省新会县产者优,别名:新会皮。 ●木瓜 安徽宣城产者著名,别名:宣木瓜。 ●槟榔 海南省主产,别名:海南子。 ●艾叶 主产湖北蕲州,别名:蕲艾。 ●白芍 主产安徽亳州,别名:亳芍。 其他如滁菊、亳菊、杭菊、怀菊、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等,都是和地名有关。 十三、来源于 这里的文化包括相同字义的替换,生肖文化、八卦文化的引入,古今字体书写的变化等。 ?━━字义替换━━? ●细辛 别名:少辛、小辛。 ●知母 别名:孝梗、儿草。 后者源于“儿知母心”。 ●白头翁 别名:野丈。 ●太子参 别名:孩儿参。 ?━━文化引入━━? ●牛黄 在生肖里,“牛”与“丑”相对应,所以别名:丑宝。 ●牵牛子 因为即有黑色,又有白色。所以别名:黑丑、白丑、二丑。 ●猴枣 在生肖里,“猴”与“申”相对应,所以别名:申枣。 ●益母草 别名:坤草 古代易学认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乾”与“坤”。乾对天、坤对地;乾对阳、坤对阴;乾对男、坤对女。故名。 ?━━书写变化━━? ●芫花 古代称“花”为“华”,所以别名:芫华。 ●杏仁 古代称“仁”为“人”,所以别名:杏人。 ●柴胡 古代称“柴”为“茈”,所以别名:茈胡。 十四、来源于 ●山药 山药原名薯蓣,《山海经》中即用此名。 在唐朝,因唐代宗名“豫”,为避其讳,改名为薯药。 到宋朝,因宋英宗名“曙”,为避其讳,改名为山药。一直沿用至今。 ●延胡索 延胡索原名玄胡索。 《本草纲目》:“本名玄胡索,避宋真宗讳,改玄为延也”。 到清朝,因康熙大帝名“爱新觉罗·玄烨”,为避其讳,改为元胡索,简称元胡。 十五、来源于 ●补骨脂 由梵文“vakuci”音译,曾译为破故纸、婆固脂。简称:故脂、故纸、故子。 ●诃子 由阿拉伯语“halileh”音译,曾译为“诃黎勒”,简称诃子。 中药别名繁若星辰,确实给实际工作带来一定困扰。 但作为中药文化一部分,其所含内容也别有风趣,了解一下未尝不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yl/972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知识必学石决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