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江湖六大门派当中的峨眉派,绝对称得上是最为奇特的一个门派,奇在何处呢?首先,这个门派从掌门人到弟子,全都是清一色的女子,这是六大门派里面没有的。其次这个门派不仅武功高强,它的行事风格也是一个比一个狠。这里的人就说第三代掌门人灭绝师太,此人人如其名灭绝,无论是在武当山逼问金毛狮王谢逊的下落,还是后来围攻明教的光明顶,其心肠之狠绝,出手之毒辣,绝非一般人可比。

古代的江湖本是汉子当道,是男人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峨眉派真的是一个由女人当家的门派吗?另外,在历史的长河当中,这个门派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峨眉派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在金庸的小说里,有关峨眉派着墨最多的当属《倚天屠龙记》。在这部小说里面,他明确说出了峨眉派的由来,是由谁创立的呢?大侠郭靖和黄蓉的小女儿郭襄。

郭襄从小就对神雕大侠杨过的神秘充满好奇,所以当她真的见到杨过之后,顿时是情窦初开,从此爱上这个男人,然而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杨过心中只有小龙女,无奈当郭襄告别杨过的时候,只能是双眼含泪叹一声“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情这个东西是最让人难以捉摸的,明知无望可若能远远的看上一眼,心中都满满的是幸福。所以日思夜想的郭襄忍不住开始到处寻找杨过,那么找的结果怎样呢?谁曾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郭襄走遍了天涯海角,人从少女走成了中年妇女,依然没有寻得杨过的踪影。怎么办呢?40岁那年,郭襄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既然找寻无果,那便出嫁为尼。自此,她便在峨眉山开创了峨眉一派。这是金庸先生笔下的峨眉派的由来,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缘由,决定了峨眉派的行事风格极为特别。

峨眉派的三大掌门,无论是郭襄灭绝师太,还是周芷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用情专而深,但结果都受到了伤害。再看她们招收的弟子也是这样,要么出家为尼,要么终身不嫁。真实世界里的峨眉派也是这样的吗?这是一个大误会,怎么说呢?先从传播地域上来说,峨眉功夫确实影响比较广,像少林武功主要在北方,武当功夫主要在江南一样。西南地区的人大多练的都是峨眉派的功夫,但是它其实称不上大门派,为什么?

因为它的点比较散,对于峨眉武术有些了解的朋友,可能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叫“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什么意思呢?“一树”指的就是峨眉武术,“五花”则是五个地区,即丰都的青牛,通江的铁佛,开县的黄陵,涪陵的点易,以及灌县的青城,这些地方都是峨眉武术的传播点。“八叶”说的是什么?“八叶”是说峨眉武术有八个分支,分别叫僧、岳、杜、赵、洪、会、字、化一共八大门。如此分散,想成为大门派很难。而且不管是“五花”还是“八叶”,都没有哪个地方,或哪个分支说只有女人才能练峨眉派的功夫。相反,峨眉功夫男女都可以学习。

既然没说只有女人才能够学峨眉武功,金庸先生为什么要把峨眉派塑造成一个女侠聚集的门派呢?金庸先生之所以这样写,其实主要还是为了写情,因为讲故事,为情所困因情生恨,往往可以让故事更冲突更有看点,所以你就不要把故事当真了。当然,金庸先生把峨眉派写成纯女人的门派,也不是凭空捏造。有人认为还是有一定的现实原因做基础的,什么原因呢?

首先,峨眉派的功夫的确有不少是非常适合女人练习的。比如峨眉派的剑术,就有一种建法叫玉女剑法,这种剑法不仅招术精美细巧非常细腻,而且它的招术名字也很女性化。比如说“文姬挥笔”“西子染面”“越女追魂”之类,听着那就是跟女人有关。再一个原因,就是峨眉派的兵器也比较适合女人。

峨眉派的一种独门兵器,中间粗两头尖圆锥型,中间有一个圆环套在中指上。套好之后,左右手各拿一个能转,而且两头尖能伤人,非常小巧。它叫什么呢?就叫峨眉刺。大名鼎鼎峨眉刺,这峨眉刺不同于北方武术的大开大合强打硬攻。相反,它富于变化,更适合先诱后打,地上水里都可以使用。所以峨眉刺还有一个叫法,叫风水峨眉刺。这种武器是谁发明的呢?据说是峨眉派的一位高手,叫白眉道人,他利用男人不太防备女人这一点,专为女人设计了此种武器,所以从招术到兵刃,这峨眉派的武功,确实有很多适合女人练的地方,这也就难怪金庸先生把它往女人身上靠了。

既然峨眉派的功夫不分男分女,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适合女人练习的特点呢?这就说到峨眉武术的起源了,峨眉功夫是怎么来的呢?有两种说法。第一种,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个武功高手,名叫司徒悬空。司徒悬空一点都不悬空,他以种地为生脚踏实地,而且就住在峨眉山。而熟悉峨眉山的朋友应该知道,那里自古就有一种动物特别的多,猕猴。所以司徒悬空不仅了解猴子的习性,时间长了,他居然开始通过猴子的动作变化悟道了,还悟出了不少拳术跟剑术,比如猴拳。

后来司徒悬空不仅自己练拳练剑,他还招收了徒弟。于是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大门派峨眉派,据说因为司徒悬空这个人喜欢穿白衣服,人也长得很瘦小,远看还真有点像猴子,所以人家就叫他白猿祖师。在武术界,关于功夫的起源一直有争议,一种说天下武功出少林。还有一种说法是天下功夫出峨眉,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功夫起源的时间上。少林功夫什么时候有的呢?史料上写得清清楚楚,少林功夫始于隋末唐初,距今多年。

而按照白猿祖师的说法,峨眉功夫那早得多,始于战国时期,距今多年。所以天下功夫出峨眉的说法,或许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了,这是第一种说法。第二种说法是什么呢?说在南宋的时候,有一个和尚叫德源长老,他因为功夫练得很深,就跑到峨眉山上去修道,修道的时候他把自己悟到的功夫写成了一本书,叫《峨眉拳术》。所以也有人说,这才是峨眉功夫的真正起源。

当然了,峨眉功夫到底是起源于战国,还是起源于南宋?目前虽然还没有定论,但是近代的确有一个人,对峨眉功夫做了一番梳理。此人是谁?叫何崇政,曾经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秘书。他因为精通峨眉拳术和枪法,并且把这些拳术和枪法传授给了太平天国的士兵,因此很受石达开的赏赐。不过后来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全军覆没,何崇政自此流落江湖。再后来,他觉得太平天国复国无望心灰意冷,便去峨眉山出了家,法号湛然。出家之后,何崇政在峨眉山潜心练武,并且把峨眉武术进行了一番梳理,写成了一本书,叫《峨眉拳谱》,这本书现在还有。

既然有关峨眉武术,有像何崇政这样的人去做总结和梳理。为什么流传好像一直不广呢?年,也就是电影《少林寺》上映后的第二年,四川省体委在巴蜀境内,专门走访了数千名60岁以上的老拳师,对峨眉武术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系统整理。一共收集到大大小小68个门派种兵器,他们发现峨眉武功门派虽然众多,功夫技艺也很广很深。但是奇怪的是,它就是走不出西南地区。

不像少林功夫那样红遍大江南北,这究竟是为什么?有学者研究之后认为,这可能跟它的传承脉络有关系。比如少林功夫,它是有着严谨的传承脉络的,师父就是师父徒弟就是徒弟。可是峨眉武术不一样,它怎么传的呢?虽然我教你功夫,可我不是你师父,我只是你的大师哥。奇怪吧,传授功夫的不是徒弟而是师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峨眉派修道,讲的是“千古遵一师”。就是咱们的师父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太上老祖师爷,他也是咱们共同的师父。

这样的传承理念,就导致了传承脉络的模糊,极不利于武术的推广。所以有关峨眉武术还有一句话,叫少林武术传天下,峨眉武术不出门,或许这就是峨眉武功至今一直在峨眉山青城山一带流传,没有太走远的重要原因。当然了,一种功夫的流传也有它一定的偶然性。比如少林武功天下闻名,它很大程度上就是电影《少林寺》带火的。我们假设如果当年拍的不是《少林寺》,而是峨眉山等等之类的电影,或许峨眉武功比现在的少林武功还要火也说不定。

华山派为什么让人琢磨不透呢?这又跟金庸先生的小说有关了。按照金庸武侠世界的定位,所谓江湖六大名门正派,怎么排名的呢?少林不用说,天下武功出少林排第一。接下来是武当、峨眉、昆仑、崆峒,最后才是华山派。按照这个排位,华山派在江湖当中应该属于什么角色呢?自然是名门正派当中的配角了。

可是事实上,在金庸的小说里,华山派却是绝对的主角,为什么?首先在金庸小说里露脸最多的门派就是华山派,《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碧血剑》《鹿鼎记》这四部小说里都有它。其次,华山派是金庸小说当中主角最多的门派,《笑傲江湖》主角令狐冲是哪一派的?华山派,《碧血剑》的主角袁承志还是华山派。由此可见,在金庸先生的心目当中,华山派是有着独特地位的,但也正因为如此,小说当中的华山派给我们留下了两大悬疑。

第一,那就是华山派的起源。有关各大名门正派是怎么来的?还是金庸在小说里都有交代,比如说少林派的创始人是达摩老祖,武当派和少林派并驾齐驱,创始人是张三丰,峨眉派创始人是郭襄,昆仑派的创始人是何足道,就连逍遥派创始人是逍遥子。可是华山派原文是这么说的,那老人取出一幅画,画上绘的是一个中年书生神态飘逸,那老人点了香烛,对着画像恭恭敬敬的磕了头,对袁承志道这是咱们华山派的开山祖师爷,你过来磕头。

只说了华山派的开山祖师姓风,可到底是谁?语焉不详。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其它门派的创始人都有名有姓,唯独华山派不说清楚呢?这是第一个悬疑。再说第二个,江湖六大门派在《倚天屠龙记》里是有排名的,排名怎么来的呢?当然是按照武功的高低,实力的高低和江湖的影响力的大小。可是在江湖六大门派当中,华山派的武功真的是最差的吗?至少我觉得在另外一部书里不是这样。

比如《笑傲江湖》咱们先说令狐冲,在《笑傲江湖》当中令狐冲早期是跟随岳不群学剑,确实功夫不怎么样,为什么呢?因为岳不群虽然身为掌门,但是他的功夫并不是华山派里最厉害的。华山派里功夫最厉害的是谁呢?就是一直藏身在思过崖的风清扬,所以您看后来令狐冲自从跟了风清扬学了独孤九剑之后,行走江湖那少有对手。

在《碧血剑》当中,华山派掌门人穆人清,人称“神剑仙猿”,他是这本书里第一高手,拳法剑术举世无匹。在不同的故事当中,金庸笔下的华山派功夫还都挺强的。既然武功不差,为什么在六大门派当中华山派,又被排在最后呢?至少《倚天屠龙记》里是这样。关于这个问题,有人认为其实金庸在小说里已经做了交代,那就是华山派气宗和剑争斗,导致华山派整体实力下滑。

话说当年,华山派有两位前辈,一个叫岳肃,一个叫蔡子峰。他们听说南少林的红叶禅师手里,有一本极为厉害的武功秘籍叫做《葵花宝典》。于是乎,就去找红叶禅师想学,可是别人会给吗?当然不给了。不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还是偷偷的看到了这本书。只是时间紧不能多看,那怎么办呢?两人决定一人看一半,回去之后再写下来,拼成完整的一部。可是没想到,回去写下来之后,这俩人拼不到一起去了。为什么?

因为两个人所记的东西不一样,而且是有点背道而驰,甚至一个说功法修炼应该以气为主先练内功。另外一个说应该以剑为主先练招术,于是乎结果就争上了,造成了气剑之争,争着争着事情就变了味,他们都怀疑对方故意拿假的来糊弄自己。就这样,华山派从此一分为二,变成了气宗剑宗两派。但是宗派可以一分为二,门派却只有一个,那华山派最终由谁说了算呢?

最后双方决定,两宗在华山玉女峰进行决斗,赢了的说了算,结果气宗赢了剑宗失败。而正是那次决斗,剑宗绝大部分的人当场自刎,剩下的从此退隐山林。这就是华山派整体实力大大下降的原因,而且这种争斗在后来的20年里依然没有停过。所以有人认为,华山派整体实力不够,是因为华山派排位第六的主要原因。不过也有人认为,把华山派排位第六那是因为所谓名门正派里,华山派出了一个最猥琐的掌门人,君子剑岳不群。

看过《笑傲江湖》的朋友都知道,岳不群虽然身为掌门,但是却干了很多让江湖人所不齿的事情,整个他就是一个伪君子。比如为了得到《辟邪剑谱》,他不惜到徒弟家里去偷。明明自宫了,却还要在外人面前装作一个正常的男人,甚至把自己干的很多坏事,都栽赃到令狐冲头上去。总之,因为有岳不群这样的掌门人,让整个华山派的名声是大打折扣,仅仅排名第六,那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这仅仅只是金庸武侠世界里的华山派。历史上真实的华山派,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它是什么时候创立的?而这个门派又是不是真的出过很多的高手呢?目前学者普遍认为,如今所说的华山派应该是全真教的一个分支,创始人是广宁子郝大通。相信很多朋友听到这个名字会很惊讶,这不是《射雕英雄传》里全真七子当中的一个吗?而且是很没有存在感的一个。

在小说《射雕英雄传》里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以及清静散人孙不二,这七个人合称全真七子。不过你可别以为,这是金庸虚构的小说人物。事实上,历史文献当中确有全真七子的存在,他们也确实都是王重阳的嫡传弟子。只不过真实的全身七子分为“北七真”和“南七真”两种,广宁子郝大通是北七真之一。

郝大通是怎么开创华山派的呢?据《金莲·广宁传》记载,郝大通原来是个富家子,他天资聪颖不慕仕途,唯独对黄老庄列爱不释手。后来遇到王重阳,于是拜他为师,成为王重阳的第五位入室弟子,跟他在昆嵛山的烟霞洞中修道,并且一起开创了全真教。王重阳去世之后,郝大通认为师兄弟们继续守在一起窝在一堆修炼,不利于全真教的发展。

于是他就向着岐山的方向云游,一直走到了一个叫真定的地方,这赵子龙的老家,也就是现在石家庄一带停了下来。据《像传·大通传》一书记载,从公元年开始,他便在真定南50里的赵州石桥下打坐修行。打坐到了什么状态呢?桥下的河水涨了起来,他都不动。如果别人不给他东西吃,他都不吃饭。干嘛呢?饭都舍不得吃了,悟道。据说六年之后,他突然顿悟,于是在华山开创了华山派,这是现在华山派来源的主流说法。

但是,有关华山派的武功来源,是不是源自广宁子郝大通?很多人却不认可,怎么呢?因为我们看武侠小说里,说某个门派的武功达到了某一高度,这其实是完全违背宗教修行宗旨的。因为宗教追求和宣扬的是与世无争的自我修行,而不是力争高下,谁赢谁输。郝大通当年悟道所创立的华山派,那当然也是这样。无论是《广宁传》还是《大通传》,里面并没有特别提到广宁子郝大通的武功如何如何了得?

从这点来看,所谓全真七子武功高强,那不过是金庸对于道家修炼的一种合理想象而已,并不是真的说他们就武功了得了。这是不是说华山派的武功,全部都是虚构的呢?也不是,这就得说到华山派的另一种说法了。相传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有了华山派,也是道教学派,人称老华山派,它的代表是谁呢?宋代的陈抟老祖,一个道教学者,又号希夷先生,他久居华山,像华山的希夷峡、希夷洞、洞夷祠这些地方,都留下了很多有关于它的传说。

陈抟老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呢?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他在道教方面的思想,对后来的道教和儒家思想影响很大,比如咱们都听过一个词,叫“相由心生”,这个词就出自陈抟的传世之作《心相篇》。这篇文章既是风鉴学问的纲领,也是心地因果学问的根基。把心地因果的道理论述得非常之透彻,所以道教当中的“老华山派”至今尊奉陈抟为祖师。除此之外,陈抟对于后世影响较大的另一方面则是武功。

据记载,陈抟老祖不仅是位道教学者,也是一位武术大家。他尤其擅长拳术剑术,他的弟子当中就有好几个人得到他的真传,像张咏、穆修都是武林高手。不过这些人都很有个性,要么高隐要么孤傲,一般不争于俗世,所以金庸小说当中的风清扬、令狐冲、穆人清这些人,很有可能都有这些人的影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jg/13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