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共度和谐端午

南康区实验小学红领巾“讲吧”第六期

又是一年端午至

又到粽叶飘香时

值此传统佳节

南康区实验小学推出

红领巾“讲吧”

第六期

弘扬传统文化共度和谐端午

主讲中队风采展示

“携手彩虹桥,共创成长路。”这就是南康区实验小学彩虹中队,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大集体,中队的每一位队员都有主人翁意识,都力争成为“心怀梦想,向上向善好队员”。自入校以来,队员们就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专心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在学校第五届校运会上,彩虹中队荣获“道德风尚奖“;中队队员康洵滔等获校级“讲红色故事”比赛一等奖;队员李雨涵曾多次参加江西省电视台、赣州市电视台的节目录制和少儿春晚节目的表演;邹恩泽等队员书写的诗词还多次在《南埜诗社》期刊发表……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彩虹中队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更加优异的表现。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吧!

01端午节名称的由来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午”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变成了“端午”。

02端午节的历史起源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从战国时代开始,端午节至今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关于端午的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也有一说,最初端午是中国人祛病防疫的节日。

03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吃粽子

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身体,楚国人还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有了吃粽子的风俗来纪念屈原。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门上,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画额

画额,也是传统的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佩香囊

端午节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共度端午欢乐多

知道了端午节的有关知识,队员们都开展了哪些有趣的活动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01队会话端午文化我传承

为迎接端午节的到来,彩虹中队开展了“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队会活动,在本次活动过程中,队员们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历史故事等,还背诵了端午古诗词呢!

02粽香飘满园粽情齐分享

“把快乐分享出去,你会获得双倍的快乐。”这不,小队员们纷纷拿出和妈妈一起包的粽子与同学分享。嗯,又大又黏的糯米粽,真好吃!

光吃粽子可不够,你瞧,彩虹中队的小队员们还纷纷创编端午古诗词、绘制精美手抄报、制作祈福小香囊来迎接这个传统的节日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03诗画绘端午队员齐上阵

创编端午古诗词

《端午》

五月五,过端午,

划龙舟,敲锣鼓。

桃儿红,杏儿黄,

粽子香,包五粮。

剥个粽子裹上糖,

幸福生活万年长。

——二9中队卢普鑫

《五月初五端午节》

过端午,吃粽子,

门口必挂艾草叶。

赛龙舟,看比赛,

纪念诗人屈大夫。

传统节,不要忘,

爱国之心记心间。

——二9中队康洵滔

《包粽子》

粽叶,绿绿的,两头尖儿。

包着雪白的糯米和怀念,

怀念爱国诗人屈原。

粽叶,绿绿的,两头尖儿。

包着甜甜的蜜枣和祝福,

祝福大家甜蜜又快乐。

粽叶,绿绿的,两头尖儿。

包着香香的鲜肉和开心,

开心的一起吃粽子。

——二9中队邹恩泽

绘制端午手抄报

二9中队队员欧阳安琪作品

二9中队队员朱睿作品

二9中队队员李雨涵作品

制作祈福小香囊

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也更加懂得作为少先队员,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是啊是啊,传统节日可真有意思!今年的端午节,你又是打算怎么过呢?可以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jg/5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