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植物档案

中文名:使君子

学名:Quisqualisindica

别名:留求子、君子仁、留球子、四君子等

科属:使君子科使君子属

花果期:花期初夏,果期秋末

诗歌解析:韦异才

语音朗读:江远方

定风波①再和前韵药名(节选)

辛弃疾

仄月高寒②水石乡。倚空青碧对禅床。白发自怜心似铁。风月③。使君子④细与平章⑤。

注释:

①定风波: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②高寒:指月光;月亮。

③风月: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④使君子:使君的儿子,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使君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使君子也是植物名,又名留求子。使君子科常绿攀援状灌木。

⑤平章:说道、评处、商酌之意。

作者简介: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人。辛弃疾是南宋最杰出的词人,他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被弹劾落职后退隐。后来南宋开禧北伐前,又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爱国将领,写下了众多豪迈奔放、雄健磅礴的诗词作品,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

1使君子

南宋词人辛弃疾不仅著名的词人,更是一位勇敢的抗金将领,博学多才的辛弃疾的对药物学也颇有研究,他曾作《临江仙》词:“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后来,产生了一个成语叫“无病呻吟”。辛弃疾曾作过许多有趣的药名词,《定风波》就是其中极有趣味的一首。词中既似有高远禅意,又舒发了自己的心境,更暗含了多种药名。在词的上半厥里,隐藏了四种药名,其中寒水石和空青是两种矿物类药名,而莲心和使君子是植物药名,这么多的药名被他嵌入进短短的词句中却又毫无违和感觉。

辛弃疾词中提到的使君子是产于中国南方的乡土植物,在长江以北的地区,除了偶有人工栽培,却没有野生使君子的分布。使君子是一种攀援状的灌木,高度在2-8米之间,它的小枝上生长着许多棕黄色短柔毛。使君子有顶端尖尖的长椭圆形的叶子,叶片两两叶对生或近对生,叶片一条主叶脉上有7到8对侧叶脉。

初夏的季节,进入了使君子的花期,使君子的花十分美丽,许多小花热热闹闹的组成了一个伞房花序,生长在枝顶,每簇有花十余朵,整个花序穗状柔柔地垂下。使君子每一朵小花有5枚花瓣,花瓣远比它们的萼片大了许多,花朵中有10枚雄蕊,分为两轮排列,隐藏在花冠内。刚开放的小花是白色的,然后又一天天变大,颜色也转为淡红色直至鲜红色。花期时使君子的花朵明亮鲜艳十分美丽,一朵朵花因开放时间前后不同,由白到粉到红,加上枝叶茂盛四季常绿,所以在南方也常用它们来做绿篱植物供人们观赏。

使君子的果实长得的确十分有特色,卵形果实两头尖尖的,果实上还有明显的5条锐棱角,秋末果实成熟,外果皮脆薄,呈现出青黑色或栗色。使君子结出的果实入药后就是传统的药材使君子,最早它也叫留求子,始载于晋代的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说它“形如栀子,棱瓣深而两头尖”。这种形如栀子两头尖的果实为传统民间药材中最有效的驱蛔药之一,对小儿寄生蛔虫症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不过,使君子虽可以入药却有毒性,不可过量服用。

2植物故事:使君子的传说

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了成书于宋代《开宝本草》中的记载:“俗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多是独用此物,后医家因号为使君子也。”传说中,从前在潘州有一位被人称郭使君的医生,有一次他入山采药,山中村民告诉他山上有一种叫留球子的植物,果实可以驱虫。于是他上山采了留球子带回家去,放入锅里炒制后,给自己的孙子吃了数粒,果然第二天孙子就排出了好几条蛔虫。后来郭使君便用留球子治疗蛔虫病,再后来,人们就把能驱虫的留球子称为了“使君子”。

在民间,关于潘州郭使君的传说众多,潘州有说广东茂名也有说四川松潘,郭使君所在的年代也是从唐到宋都有,甚至使君子名字来历传说还有许多不同的版本。五代后唐的侯宁极曾著《药谱》一书,那时留求子便有“史君子”别称。不过,留求子的名字到了宋代后就不怎么使用了,反到是使君子这名字越来越深入人心。

文:孙海肖月娥

本文图片来自:徐晔春

本文版权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本号

END

往期精彩回顾

神奇的植物世界二十四番花信风彩虹之约---鸢尾《写给孩子的古典文学植物图鉴》《街巷里的四季-成都草木寻踪》推荐阅读:

送给孩子们的好读物--详解新书《写给孩子的古典文学植物图鉴》

购书渠道:

购买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或点击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toujiana.com/dtjjg/5946.html